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新闻中心主编 徐辉 晋老西儿,文科专业出身却以应用气象工程师的名义和老天打了多年交道。见证了中国天气网的成长,也见证了无数残酷天灾。希望以自己和天气网的努力,为防灾减灾尽一点绵薄之力。
即使现在的预报技术已经大大进步,但老天依然不是那么容易捉摸的。
就像初雪预报。初雪,顾名思义,是每年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此时气温往往还在0℃上下。一般说来,当降水条件具备时,“雪”与“雨”在预报中的区别就在于对气温的把握上,从理论上来讲,低层气温在0℃以上就是下雨,0℃以下就是下雪。预报员对雨雪分界的临界值这个“度”的把握,直接影响预报效果。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常有1~3℃也能出现雨夹雪的现象,更增加了降雪预报难度。
即使预报准确,我们也要注意到,雪不像雨,只要排水系统良好,就能减轻其影响。雪的清扫处理,要困难的多,它不可能自动即时通过下水道排走,只能是动用人工清扫,如果要保证地面无积雪、交通畅通,需要不停地、反复地清扫。即使设备先进,这么大的城市,要保证通畅也基本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对我们来说,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把信息发布出去,帮助人们安排行程,能够舒心赏雪、顺利出行。但预报的不确定性,也让我们的信息发布充满不确定性。
所以,入冬以后,每当北京有疑似要下雪的天气形势,在预报员们纠结报还是不报的时候,我们也同时开始各种纠结,发还是不发消息?什么时候发?如果发了消息却没下怎么办?如果没发消息如果是晚上或者节假日下,要不要人应急值班?要多少人?要多大的报道规模?……
白天的纠结其实还是可以忍受的,最害怕的是晚上。即使到家了,也一刻不敢放松,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搜搜微博,坐卧不宁。午夜之后如果还不下,想着明天还得上班,就勉强躺下。可是睡得也必定不会安稳,总是似睡非睡,似是做梦又似真的在惦记着,恍惚听见有人说是下了,于是梦里面就各种忙乱,安排发快讯、拍照、采访、微博直播、专题上线……突然惊醒,直奔窗户,不顾衣裳单薄就推窗探头查看。若是没下,继续这一轮回直到早起上班的闹钟响起。
其实真正下了,我们反而轻松了,因为有着周密的策划和预案,只要雪花飘落,我们就会各司其职、全力奋战,第一时间发出全面报道。
当然,我们的报道,无论如何完备,对于交通,也只算得上是起了表面的作用。应对暴雨,可以尽量完善排水系统;应对降雪,也许更重要的是地铁系统的发达和人们出行观念的改变。也许只有地铁这样的快速、高容量、少受天气影响的交通工具成为四通八达的大动脉,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一变天儿就瘫痪成"首堵"的京城以及所有现代大都市才能成为时时畅通的、更宜居人类家园。(文/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