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春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曾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气象中心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一项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干旱地区气象研究》、《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灾害性天气图集》等文集。
宋连春:我也从媒体上看到了波兰学者关于“千年极寒”的观点,但这观点有点儿“瞎子摸象”的意味。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一种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因此,“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一言以蔽之,一锤便定音。
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科学家给出的理由是:在“拉尼娜”活动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并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进入详情欧洲民众真的会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吗?“千年”二字冠在前面,是需要充足的科学依据,才能让人信服的。据介绍,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而对百余年以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手段进行推测的。所以,“千年极寒”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宋连春: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
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进入详情宋连春:所谓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100年来的一个总趋势,但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所以并非“今年温度比去年高”就能称其为变暖。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1708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处在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由此看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极小。
进入详情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我国冬季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其中,西伯利亚高压及东亚冬季风活动与我国冬季气温密切相关。
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在发展状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但稳定性较弱,位置变化幅度较大,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11月份,我们还将组织全国性的会商,对我国乃至亚洲一些地区的冬季气候做全面、详尽的预测展望。
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