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以来,冬麦区先后出现5次降水过程,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分布格局,华北中部和南部、黄淮大部、西北东南部累计降水量一般5~10毫米,华北西南部、黄淮南部以及西北东南部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达10~25毫米,对改善土壤墒情和冬小麦生长十分有利。同时旱区各地全力组织抗旱灌溉。
截至2月17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8383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1.61亿亩减少7717万亩,已接近多年同期平均水平(7600万亩),其中重旱2679万亩,干枯421万亩,有464万人、248万头大牲畜(多年同期均值811万人、538万头)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据统计,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6980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减少8352万亩,已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47亿亩。
2月6日以来,全国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451万人、开动机电井154.2万眼、泵站2.33万处、抗旱机动设备233.6万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27.6万辆,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0.95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53亿亩,临时解决了181万人、57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
虽然当前冬麦区的旱情有所缓和,但是干旱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我国北方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十年九旱。去冬三北地区干封地面积达1.4亿亩,北方大部分地区江河径流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随着春耕生产展开,春季抗旱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国家防总要求各地一定要树立抗大旱、长期抗旱的思想,充分认识严峻的春季抗旱形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前一阶段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再组织、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掀起新的抗旱高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密切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情况,加强对旱区和粮食主产区抗春旱工作的指导,特别是继续重点关注冬麦区旱情及抗旱工作,根据天气变化,指导地方适时浇灌,进行人工增雨、田间管理和防止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影响;二是及早分析南方和东北地区的春旱形势,适时对抗旱工作作出部署,确保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三是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统筹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努力扩大抗旱浇灌面积,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益;四是抓住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增建各种抗旱应急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五是继续加大对旱区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资金,保障春耕抗旱紧缺物资的供应,做好技术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积极开展抗旱保苗、保人畜饮水安全和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