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
观象台(台上)
玑横抚辰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北侧东端。重5145公斤,高3.379米。主要用于测定真太阳时及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
纪限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南侧,与赤道经纬仪相邻。仪重802千克,仪高3.274米。用来测定60度角以内任意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
黄道经纬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西南角。仪重2752千克,仪高3.492米.是我国第一架独立的黄道坐标系统观测仪器
地平经纬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南侧正中位置上。重7368公斤,高4.125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地平经仪
陈列于北京古观象台台顶南侧,黄道经纬仪东面。仪重1811千克,仪高3.201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
赤道经纬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南侧东端。仪重2720千克,仪高3.380米主要用于测定真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等14项用途。
天体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西侧正中。仪重3850千克,仪高2.735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出没的时间和方位,以及求任何时刻天体的地平高度和方位角。此外还有60多项用途。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
象限仪
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西北角。仪重2483千克,仪高3.611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地平高度或天顶距,又称地平纬仪。
相关:土圭—最古老的计时仪器
土圭是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一种构造简单,直立的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冬至、夏至日。“尚书·尧典”中记述土圭始于尧帝时期,即公元前2357-2258年,史学界认为“尧典”不是尧时写的,是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写,后经春秋战国(公元前7~2世纪)时儒家陆续补订而成。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已使用土圭分出二分二至,确定一年为366天。到殷商时代(公元前1520~1030年)测时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其干支记日法一直延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