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泉,曾任中央气象台台长。他的一生都在与天气博弈。
李小泉参加工作的上世纪50年代,我国气象事业刚刚起步。办公环境简陋,气象资料稀缺,天气图的绘制、气象数据的统计计算等均需要人工完成。对于预报员来说,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十分必要。“尽管预报员的工作不是繁重的体力活,但面临的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出现重大天气过程时,预报员需要连续值班,夜班多、作息不规律,没有好的身体很难支撑下来。
进入详情张玲,中央气象台台风首席预报员。为准确捕捉每一个台风的登陆时间、地点和强度,台风预报员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处于高强度紧张工作状态,整夜工作也是台风季里他们十分正常的工作状态。尤其到了夏季,他们有时每天只能睡上3到4个小时。对此,张玲开玩笑地说:“因为我常常在夜里出没,总被小区门口的保安视为可疑人物进行盘查。”
台风预报员的工作辛苦而繁忙。“每年暑假刚好是台风最频繁的季节,也因此无法陪孩子到处旅游,甚至让孩子放弃了很好的比赛学习机会,对孩子的亏欠挺多的。”
进入详情马学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很多人觉得预报员是个既辛苦又缺乏成就感的职业,但马学款在这个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满足感与快乐。
马学款说:“预报员做久了,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每次天气过程之后,预报员更关注的不是报对的地方,而是哪里出现了偏差,为什么报错,所以我们对自己预报的所有过程都不会百分之百满意。”但他也说,当做出一次漂亮的预报时,那种莫大的满足感足以让他忘记一切艰苦。
进入详情绝大多数预报员都接过这样的电话:为什么预报不准?你们气象局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赶紧赔偿我们。“其实预报员是最想说实话的人。”孙跃强说:“每个预报员都希望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明天的实况,但天有不测风云,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天气预报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预报员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即使在100次天气预报里对了99次,老百姓还是会记得那一次失误,这是预报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从小就对气象情有独钟的沈越婷,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窗帘,看天看云。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首席预报员。
对于沈越婷来说,目前最大的考验就是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毕业论文准备得差不多了,主要担心的就是找工作,每年气象局里录取的应届毕业生概率大约只有10%,竞争力很强。而且自己是女孩子,找工作自然会更难一些。但我希望能留在首都发展,毕竟这里是大城市,发展可能会更好。”
进入详情如果说医生是给人诊病的,那么预报员就是给天把脉的。医生可以治病,预报员却不能改变天气。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几千名预报员每日在琐碎的工作中默默奉献,在复杂多变的天气中严谨地探究预报规律,尽可能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贯穿所有预报员们养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