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天气气候与健康问题,对气象与医学的研究也得到更多重视。气象与健康到底有什么关系?哪些天气因子与人体疾病有关?了解这种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解读:“歪风邪气”让疾病肆虐?气象与健康医疗气象预报】
为何供暖要看天气?供暖气象指数又是如何指导供暖的?它的推广带来了怎样的经济社会效益?未来还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气象经济?天气变化如何左右经济?不同天气人们的消费行为有何不同?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使电力供应发展加速。由于输电工程往往需要对抗各种地形和气象因素所造成的强风环境,这给日益追求输电等级更高、跨越长度更长、线塔高度更高的输电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少困扰。
进入9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但西南等地却细雨霏霏,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华西秋雨”。“华西秋雨”虽然没有台风、暴雨所造成的灾害来得那样猛烈,但它同样能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专家艾伦·瑞普特、李国祥解读美国干旱成因,分析其对世界粮食价格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影响。
很多台风扑朔迷离的路径变化让许多气象工作者左右为难,这种情况给我们防范台风危害带来了不少困难。来看看史上有哪些“变态”的台风。
北京气象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陆晨解读高温天气定义及高温天气与人体健康。
北京7.21日暴雨再次引发了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争议。随着灾情的逐步统计和公布,上百亿的损失和77人的遇难数字,让人们心情沉痛地重新审视北京这座庞大都市光鲜外表背后的种种隐痛,再度思考作为人类文明载体的城市和愈加躁动易怒的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
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出台已满一年。一年来该《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如何?对于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对此作了全面解读。
川渝地质灾害的集中爆发是一种偶然还是有其特殊的背景?本期天气视点特邀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赵鲁强为我们揭秘。
在今年的“蛟龙号”7000米海试过程中,两度因天气推迟下潜时间。
空间天气中的“风”是太阳风,“雨”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雨;空间天气没有阴晴之分,但有太阳和地磁场的“平静”与“扰动”之别。
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多发到底是华南前汛期的常见特征,还是异常现象?听听气象专家的解读。
今年以来,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低、雨量大、雨日多,多地相关数据已创60年来历史纪录。
从东欧严寒到日本雪灾、中国持续低温,是不是“最冷”的冬天来了?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为何我们的冬天反而变得更冷呢?
1月13日,风云二号07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长寿明星”将实现从“手动挡”到“无级变速”的升级。
10年,3600多天,他们望、闻、问、切,使出浑身解数,管着气象的“闲事”。一起来了解天气预报监督员的“闲人闲事”。
2011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这一原本生僻的科学术语迅速走红,并且成功入围2011年度中国社会热词。
持续3个多月”“50年一遇”“水浸曼谷”“427人死亡”……泰国这场洪灾正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罕见洪灾、且持续时间这么长、影响范围这么广?本期天气视点为您一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