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气象报记者赖敏报道 “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接受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很大,甚至会影响稳产性。”
陈温福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常年来他对水稻种植有着深入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聊起气象与农业话题时,他对2010年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早春低温冷害深有感触。“当年东北的春天雨雪多,化冻慢,气温回升慢,严重地影响了大田水稻的播种。” 陈温福说,“田里都还积着水,种子不能下地,幸好各级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采取了很多措施,才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早春低温冷害,障碍性冷害也是水稻生长的最可怕“杀手”,指的是水稻在孕穗和开花等生殖生长期,由于遇低温而产生大量空秕粒,进而导致减产的现象。“黑龙江拥有五千多万亩的水稻,在单一季节种植时,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水稻生产省。” 陈温福说,“一旦遭遇大范围的障碍性冷害,将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危害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陈温福告诉记者,不仅在黑龙江,包括吉林东部等地区,这种灾害每隔三到五年都会发生一次。“气象是个不确定因素,人无法改变‘老天爷’,但我们可以避开它,也可以主动去适应它,通过科技进步来尽可能避免农业气象灾害损失。” 例如可以通过推广大棚旱育苗来应对早春的低温多雨雪天气,通过培育耐寒性的品种来解决障碍性冷害。
据陈温福介绍,黑龙江近年来育成的“龙粳31”“龙粳34”等“龙粳”系列水稻品种就具有耐寒性的特点,产量也很高,目前已经在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
此外,相比灌溉条件较好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来说,十年九旱的东北地区在玉米种植上严重缺乏基本的灌溉条件,只能“靠天生长”,因而被称作“雨养农业”。如何在干旱环境下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陈温福认为培育早春抗旱的玉米品种是关键。
为此陈温福呼吁,国家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组织协同攻关,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不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他希望气象部门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为农业生产者、技术指导者以及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以便更加科学地制订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