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科技组分组讨论会后,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向本报记者透露:“我今年递交了三件提案。当然,都和气象有关。”
一件提了“N次”的提案
在这三件提案中,《关于将中国气象频道纳入直播星公共服务免费频道的提案》首先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这个提案递交了几次?”
“N次。”在调侃之余,秦大河透着几许无奈。此前几年,秦大河曾多次在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建议尽快建立国家公共气象电视频道和国家公共气象广播。
“对中国气象频道收视需求反响最强烈的用户,在广大农村。”秦大河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通过广电网、电信网、卫星通信网、互联网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做了多种探索,形成了电视、电台、手机短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等多种传播渠道,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是目前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短板”。
中国气象频道全天候滚动播出预警预报等气象信息产品,但由于卫星传输加密,无法送达农村。而向有线电视未通达、无线电视信号覆盖的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的直播星公共服务,则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秦大河建议,将中国气象频道纳入该项服务免费提供的电视频道中,“这是目前解决农村用户收看中国气象频道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所以,无论答复如何,我一直坚持提这个提案。”
西藏基层台站最困难
谈及《关于加快西藏自治区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建设的提案》,秦大河表示:“从全国来看,西藏自然环境最艰苦、西藏基层台站最困难。”
设立在西藏各县的基层气象台站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对于做好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增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效减缓、遏制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大河分析指出,尽管近年来,西藏气象台站建设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基层气象台站机构设立和管理,气象仪器装备保障和基层气象服务能力等深层次问题。
“一定要在西藏基层气象台站建设上给予优惠倾斜政策。”秦大河建议,在已建成的37个无人值守县级自动气象站组建县级气象主管机构;落实建设资金,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渠道;解决机构编制,加强人才培养,加快西藏基层气象台站现代化建设步伐。“我希望西藏基层台站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秦大河动情地说。
气象灾害由减轻损失向降低风险转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更高,预报预测更难,持续时间更长,危害程度更高、造成的损失更大的新特点新趋势。这无疑对提高气象灾害的风险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心系于此,秦大河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由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向降低气象灾害风险转变?他在《关于加快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立法的提案》中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秦大河表示,近年来,在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但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需求来看,一些关于气象灾害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从法律效力上层次还不够高,针对性还不强。”
对此,秦大河呼吁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立法。“以法律规范全社会广泛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机制,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他同时提出,在全面调查研究我国气象灾害区域承灾、发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及分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管理对策体系;推进由部门单项防灾减灾向部门间协同合作的综合防灾减灾转变;构建一套科学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及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研发国家和地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并直接为制定气象灾害管理对策、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