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真正能直达我们内心的,永远是与成长经历重合的那些回忆。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 > 专题 > 气象保障专题

北京确定“十二五”供热燃气发展目标

【字体:   2012-02-27 09:59:25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北京确定“十二五”供热燃气发展目标
工人在修改燃气(资料图)

中国建设报讯(记者彭 林 通讯员刘 威报道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供热发展建设将突出体现以满足用热需求和安全保障为核心,日前,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建筑面积发展目标,在2015年使北京市供热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使热电联产、燃气及其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加快建设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并加快远郊区县供热设施建设,发挥郊区县新城燃煤集中供热设施的作用,对于天然气供应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以天然气供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必要补充,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资源条件、经济能力继续探索农村供热模式创新。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按照“区域统筹、效率优先、清洁低碳、综合利用”的原则,继续对城六区现有的63座大型燃煤锅炉房以及分散燃煤锅炉房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取消燃煤锅炉供热;“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以供热计量收费改革为抓手,继续促进供热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区县继续开展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解决供热系统缺乏调控能力、供热设施老化、系统跑冒滴漏等问题,并于2013年完成1.5亿平方米既有二步、三步节能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改造后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随着北京市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的陆续建成投产,以及居民用户规模的扩大,北京市天然气应用将再次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2015年,北京市天然气年用气量将达到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目前的13.1%提高到20%以上,全市人均年天然气消费水平由目前的380立方米提高到700立方米以上,全市常住人口的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5%以上,远郊区县达到60%以上;在燃气设施建设方面,以陕京一线、二线、三线为基础气源保障,完成陕京四线和大唐煤制气项目的北京市内接受工程及外部地下储气库建设,并积极推进唐山曹妃甸液化天然气项目及进京管线的建设,确保北京市形成多气源、多方向的供气体系;“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完成燃煤锅炉“煤改气”工程,大大增加燃气供热在全市供热总负荷中所占的比例。

此外,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规划》中,对行业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燃气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提升燃气用户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燃气安全使用防护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并积极组织推广应用;落实燃气资源保障,适度超前推进工期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供气保障能力;规范燃气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用户的安全用气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燃气安全问题,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委员李楠表示,安全问题一直是燃气行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规划》中,特别编制了“安全运行保障”一章,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的燃气安全运行目标,并就运行调度平台建设、储气调峰、应急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在第六章的保障措施中,针对燃气供用环节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特别提出了编制修订安全管理和用户服务质量标准的具体措施,还将燃气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纳入了规划中,充分突出了对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此外,李楠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员会将组织北京市公用事业科研所和北京市燃气集团在借鉴国内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综合研发、集成户内燃气使用安全防护技术和产品,并积极组织推广应用。届时,广大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进而提升户内燃气使用安全和服务水平。”

编辑:zxy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