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卫星定标?为什么要给卫星定标?怎样做好卫星定标?卫星气象专家为你解疑释惑!
为什么智能头盔能在3-5米内筛查发热人员?为什么风云卫星能够在距离我们35800千米的高空实现地球温度精准探测?感知地球冷暖,洞悉风云变幻,风云卫星遥感产品就在你身边。
空间天气对降水有影响吗?空间天气事件对百年气候变化有影响吗?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如果北京突然停电9个小时,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有一天,卫星导航都失效了,又会对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如果一天,不用跑到北欧,在北京的夜空,就能看到绚丽的极光,那么,这是大自然美丽的馈赠和恩赐,还是灾难?
是什么力量能让一座城市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大规模停电?又是什么原因让运行中的风云一号卫星突然翻转?地球大气外面的太空真的只是一片安宁寂静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进入太空,人类活动,包括航天、通信、导航以及军事活动,就从地表扩展到几百甚至几万公里的空间。这里与地球一样,同样存在着一种天气——空间天气。
从天有不测风云到风云变幻可感可知,气象卫星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观天测云、开展气象预报的方式。气象卫星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哪些力量推动了气象卫星资料的全球应用,未来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技术?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科普工作形成了以气象卫星和空间天气双翼齐飞的多技术展示、多平台合作、多渠道传播、多层次覆盖的格局。
在气象卫星大家族中,有着两类独立的存在。一个高挂在三万多公里的太空,静静地遥望地球,一个昼夜不舍的绕着地球南北极,不断转动。他们被誉为卫星家族的“两大门派”,空天观测中的“直系兄弟”。现在认识这两类气象卫星。
2018年,一颗名为“风云二号H星”的气象卫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热点话题。风云二号H星,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卫星,它将如何发挥作用,又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哪些便利?科普中国走进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带你认识这颗“一带一路星”。
2018年11月30日,风云三号D星正式由中国航天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业务运行。随着这颗“风云3D超级慧眼”的交付使用,我国的数值预报天气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迄今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现7颗在轨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在茫茫宇宙中,也会有天气存在吗?会对地球有影响吗?要怎么预报它呢?
地球上的人们每天都经历和感受着风霜雨雪、阴晴冷暖的天气变化,而在地球大气层外面的空间同样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天气的变化。
月亮的圆缺变化周而复始,太阳上黑子的数目也有时多有时少。人类花了几千年的时间,才逐渐揭开太阳黑子数的秘密。
冷空气入海后,产生了大量的积云和层积云,这些云呈波状。奇特的是这些积云和层积云似乎从一个源头而来,像一缕白烟从秦皇岛沿海飘来。
这些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成分,是怎么探测到的?技术人员用了哪些高精尖的设备?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与水”,生命从水中走来,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命。
已干涸约300年的湖泊,再漾碧波!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甘肃敦煌湖泊“哈拉齐”的巨变。
在第60个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中国气象局宣布从4月1日起,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将从全国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