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北京暴雨致部分路段多台车辆被淹。
北京暴雨灾害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们无法预料,明天和风险哪个先来到。谁能料想仅仅一场暴雨就可以轻易地夺去那么多人的生命,又有谁会想到这事居然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切忌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
尽管气象部门提前预报出了此次过程,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是发生了。气象专家专家表示,公众是灾害性天气的直接面对者,更应该提高防范意识,认识到极端天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多了解科普常识做好自我保护。例如若提前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或是看到强降雨已经开始,就应尽量避免开车出门,看到积水严重的低洼地段要尽早撤离以避开危险,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试图去过湍急的水流。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若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会容易暴发山洪,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亟待提升大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北京今年的移动泵车比去年多了1倍以上,汛期时分别布控在18处容易出现积水的地区。据相关人员介绍,工作人员在21日早上就开始对个别容易发生积水的河道提前进行了抽水,降低水位。尽管如此,依然发生了严重的积水问题。
不可否认,各部门提前防范,积极抢险,防灾抗灾能力有了一定地提升,但也显示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大城市防灾减灾的脆弱性。
凤凰卫视评论员吕宁思在凤凰卫视《正点新闻》中说,排水系统比高楼大厦更能代表现代化。他认为这一次的大暴雨是对过去多年来急速的现代化一种检验。大自然的一些挑战或者突袭,给我们城市设计及管理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教训。
因此,我们亟待提升大城市防范涝灾的能力。城市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建筑物的分布,设定不同的防汛建设标准,不断加强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配套管理,完善城市内涝防御应急体系建设。
北京市委书记表示:“7·21”灾害教训异常深刻
7月27日,郭金龙说,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
想想已经逝去的生命,看看受灾的群众,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规划建设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感谢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志愿者和公安干警,你们的奋力拼搏,大大地减少了灾害损失;感谢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你们的无私支援,给我们以极大鼓舞和支持;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对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关切,对我们工作的监督、批评和建议,促进我们工作的改进。郭金龙表示,北京市有信心把善后救灾重建工作做好,使受灾群众尽快得到安置,并在未来工作中为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生活更加努力地奋斗。
着眼于长效根本的解决之道
“重点还是要把死的应急预案转化为活的应急能力。”国家行政学院应急项目专家李明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后表示。李明认为,今后应急预案应该常演练常修改,达到灾害真正来临时,不看预案,相关部门就能立即投入行动的效果。
气象部门当天8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一天连发5次预警,防汛部门在78个泵站、56个下沉式桥区备勤,1000余名安全员在重点区域巡查疏导……7月21日的北京并不缺乏应急措施,但依旧没有抵挡暴雨的肆虐。
每一场暴雨留下的不应该只是仓皇的教训,每一次灾后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发现问题。在专家看来,有了政策,关键在于落实。防灾减灾应当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深挖根源,综合治理,防治结合,真正把防灾减灾工作当做百年大计来抓,当做民心工程来做,如此方为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