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水中的灾民
在我国,水库垮坝最为惨痛的当数1975年8月发生在河南驻马店的水库垮坝溃决事件。那一年,在一场由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共计大小62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引发了一次世界上最惨烈的水库垮坝事件。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
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料的。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而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6.97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3万立方米每秒。随着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最终酿成惨剧。
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减轻灾害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星罗棋布分散在各地的水库安危值得人们进行更为密切的关注。
行程千里探究水库现状寻求良策
河南境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2400座,其中大型水库19座,中型水库110座。分散在中原大地上的水库成为这些珍贵水资源的聚集地。河南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常军和她的研究小组,曾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走访了境内的5个大型水库,包括故县水库、陆浑水库、南湾水库、宿鸭湖水库和鸭河口水库。“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全球水文循环现状,使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次改变,进而也影响到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运行。”常军介绍,有三点值得注意的情况:
一是气候变化引起流域降雨和上游来水的变化,影响到水利工程防洪的设计标准。如故县水库设计采用的洪峰值偏大,原因在于受淮河“75.8”大洪水的影响,原设计年最大洪水洪峰流量千年一遇为11400m3/s。而建库以来上游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为仅为2870m3/s。
二是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了干旱发生的频率、程度,加上人类频繁活动影响,流域的来水和用水条件与原来的设计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最明显的是,鸭河口水库1971-2000年30年间平均出库水量已经大于入库水量,特别是近10年虽然来水量有所增加,由于用水量的增加和洪涝年份的大量弃水,这10年平均出库水量较入库水量多0.2亿m3,平均水库库存水量在减少。
三是极端降水事件对水库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暴雨强度和暴雨次数的增加,可能加大了极端水文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超标准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大泥沙冲淤对水利工程安全和寿命的影响。
气候变暖带来水库防汛新问题
“过去3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显示,气候变化趋势对河南省大型水库的防汛和水资源利用有不利影响。”研究水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常军介绍说,随着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未来降水分布不均现象将更加明显,必须重视水库蓄水和防汛,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科研小组通过对河南境内5座大型水库上游建库前后38年的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库上游降雨强度呈增加趋势,降水更趋于集中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变化使水库防汛压力加大,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难度增加。”常军说,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是降水更趋于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干旱发生的机率在增加。研究发现,5座水库上游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有升有降,其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故县水库、陆浑水库年降水量略有下降;位于长江流域的鸭河口水库和位于淮河流域的宿鸭湖水库、南湾水库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四季中,冬、夏两季降水在增加,说明降水更趋于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降水减少,表明春、秋两季气象干旱发生的概率在增加。
二是水库上游流域降雨强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防汛难度加大。5座水库上游流域降雨强度呈一致增加趋势,尤其鸭河口、宿鸭湖、南湾三个水库上游流域暴雨增多,各地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增加,从而加大了防汛难度。2007年7月29-30日,故县水库上游曾出现连续2天的暴雨天气,引发山洪爆发,造成全县19个乡镇受灾。为保证水库安全,故县水库从7月30日8时开始放水,8月3日20时停止,弃水量达2.04亿m3。
三是水库上游来水量在减少而出库水量在增加,导致水库运行能力呈现不足。由于降水更加集中,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水库在少雨季节普遍缺水,而在汛期降水集中期出于防汛安全又不得不大量弃水,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影响水库的供水保证率和水库的运用能力,水库经济效益和为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提供用水的社会效益下降。如故县水库自1992年投入运用到2007年,达到设计年来水量的年份只有2年,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运筹帷幄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大大小小的每座水库,起着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等作用。可一旦暴雨来临,大河水涨,水库安危将直接影响着周边尤其是下游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水库运行和管理造成的影响,专家特提出三点主要建议:
气象和水利部门要密切合作。在主汛期要加强暴雨、洪水的预测和监测,建立水库科学运行规则和规程,充分发挥水库在防汛抗旱中的调节作用,即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又能有效地进行拦截洪水,使汛期的洪水最大资源化。
加强气候变化对水库安全的研究。要建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评估模型;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开展通过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势评估来研究和预测对水资源的影响;开展气候变化对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影响的适应技术和措施研究,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和适应技术、对策与响应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建立气候变化影响敏感脆弱区的风险管理体系;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快完善水利规划与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推动制度创新与机制建设;减缓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效益的影响。(文/王建忠)
背景链接
水库垮坝悲剧,如同阴影,伴随着人类自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的水库兴建史,一再重演:
世界水库垮坝大事记
1864年,英国戴尔戴克水库在蓄水中发生裂缝垮坝,死亡250人。
1889年,美国约翰斯敦水库洪水漫顶垮坝,死亡4000-10000人。
1959年,西班牙佛台特拉水库发生沉陷垮坝,死亡144人。
1959年,法国玛尔帕塞水库因地质问题发生垮坝,死亡421人。
1960年,巴西奥罗斯水库在施工期间被洪水冲垮,死亡1000人。
1961年,苏联巴比亚水库洪水漫顶垮坝,死亡145人。
1963年,意大利瓦伊昂拱坝水库失事,死亡2600人。
1963年,中国河北刘家台土坝水库失事,死亡943人。
1967年,印度柯依那水库诱发地震,坝体震裂,死亡180人。
1975年,中国河南驻马店地区62座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超过2.6万人死难。
1979年,印度曼朱二号水库垮坝,死亡5000-10000人。
……
我国水库垮坝大事记
1963年,河北刘家台土坝水库垮坝,死亡943人。
1979年,甘肃党河水库因垮坝失事,造成4人死亡。
1978-1979年间,山西东榆林水库副坝下游排水沟多次出现流泥现象,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979年5月,水库晴天垮坝,垮坝后1个多小时竟无人知晓。
1995年青海沟后水库垮坝后,管理人员骑着摩托车到有关部门报告,耽误了下游人员转移时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01年,四川会理县大路沟水库垮坝,导致16人死亡,失踪10人,洪水冲毁770亩良田。
2004年5月27日下午5时49分左右,位于鄂西恩施市城郊的湖北清江大龙潭水电站上游围堰,被清江上游下来的并不大的洪峰冲垮,14人死亡、4人失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