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洪灾导致广东受灾严重,历史罕见。那么,在这次洪灾过程中,还有哪些因素加剧了洪水所造成的灾害呢?
帮凶之一:森林毁灭性的砍伐和不合理的营造措施
全国的森林普遍都经受了1958年、1968年和1978年的三次大砍伐。广东省林木产地怀集县1978~1981年之间,荒山增加了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969年的50%下降至目前的38.9%,1976年全县森林耗量58万,至1980年耗量达84万,砍伐面积约达2.4万公顷,其中包括幼林0.17万公顷,疏林0.33万公顷,间伐0.73万公顷,山火0.93公顷,由于林木不大,用材消耗比为1:5.61。北江流域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从连县赤黎塘到怀集,沿途40多km,尽是荒山秃岭,即使是村落附近,也多是残林、次生林。
森林被大量砍伐,皆伐火炼,全垦全种(即大濠沟方式),林种单调,树种单一,林木结构不合理。197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表明,怀集县现有林地中,用材林占76.6%,而用材林中又以中幼龄的松木林和杉木材占优势,中幼木占用材林96.3%。
森林覆盖率的下降,使森林对暴雨的截滞、土壤的保护和水源的涵养等功能被削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洪灾的危害。面积比例较大的大部分中幼林扎根浅,附着的土层薄,这次特大暴雨产生大量的表层流,使整片表土连同中幼林木一起崩塌,随流泻下,灾情惨重。
广东清远,洪水淹没了村庄,冲毁了桥梁(来源:清远日报)
帮凶之二:河道缺乏管理
由于水土流失,北江河道淤积日渐增加,使河道泄洪能力大大降低。以绥江为例,广宁县至仙溪口14km长的河段,近年来河床淤高80~100cm,部分河段淤高达200cm。广宁县广屯乡的河道河床也淤高达100cm。北江干流清远以下则沙洲累累,连年不断增高。
在河道沙洲上种植或围垦所形成的河障众多,情况也十分严重,如绥江在广宁县内有沙洲种竹1330多公顷,本已阻碍行洪,但一般洪水时还可以泄洪;70年代毁竹围田后,形成高堤使过水断面面积大大减少,大洪水时泄洪能力滞缓,水位抬高,加重了洪水威胁。
帮凶之三:水利工程缺乏从防洪的角度去全面规划
这次洪水,虽然流域的骨干水利工程经受住考验,也有许多较大工程起了削减洪水作用,但各种小型水利工程,如大小山塘、小水库、小水电站及小水坝等,却几乎全部被冲毁。原因是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只考虑灌溉和发电,没有注重防洪的设计。例如径口枢纽的闸坝,原设计24孔,每孔净宽5m,闸孔过水净高仅为3.5m左右,这次由于滨江带下大量的树干、树枝等漂浮物,积压在闸门孔,使洪水无法排泄而决坝;又如船径地区的截洪渠上修筑了有妨碍排洪的渡槽,最后也发生溃缺。在一些地方沿河筑陂坝过密集,只考虑枯季尽快引满,而洪水一到,影响泄洪,常沿侧坡改道,加大了灾情,再加上多数工程年久失修,堤围蚁穴成灾,更易冲垮。
另外,客观上暴雨中心区的水库防洪能力不够,中下游总库容约25亿m3,82·5大洪水时,因前期雨量蓄满,只截洪5亿m3,仅占本次洪水的6%,也是洪灾加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