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份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至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太平洋上强烈发展的拉尼娜事件则是引起大范围环流异常和低温雨雪冰冻的“幕后黑手”。
1.中高纬度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发展,偏北风势力增强,冷空气南下活动频繁。
2008年1月份,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即乌拉尔山地区环流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偏低,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活动。这种环流异常型持续日数达20天以上,是多年平均出现日数的3倍多,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日数最长的一次。这样,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地区连续不断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南下入侵我国,为我国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冻害天气建立了良好的冷空气活动条件。
2008年1月份雨雪冰冻天气环流形势示意图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向我国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为雨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来源。
2008年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平均达到17?N,为1951年来之最,远远高于多年平均的13?N。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风是南方暖湿空气的主要引导气流之一,配合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交汇作用加剧,其主要交汇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导致这一地区集中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
3.青藏高原南缘的印缅低槽系统稳定活跃,进一步增强了暖湿气流向我国的输送。
进入2008年,青藏高原南沿的南支槽异常活跃,强度加剧,是近十多年来少有的。南支槽的稳定活跃有利于来至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
4.南方地区大气低层逆温层的不断加强并常时间维持,造成了严重的冻雨灾害。
在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即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监测表明,2008年1月中旬以来,湖南、贵州等地出现了明显的逆温层,逐渐加强并维持了近20天,地面温度长时间低于0℃,形成了有利于冰冻产生的深厚的冷下垫面。逆温层的长时间维持是上述地区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2008年1月21日8时湖南郴州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5.太平洋上迅速发展的拉尼娜现象是导致环流异常和低温雨雪冰冻的重要原因。
2007年8月份以后,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持续偏低并迅速发展,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是1951年以来拉尼娜发展最快的一次,也是事件的前6个月平均强度最强的一次。由于地球表面70%以上为海洋,穿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约80%为海洋所吸收,然后,通过长波辐射、潜热释放及感热输送等形式传输给大气。同时,海洋的热惯性较大气大得多,海温异常的空间、时间尺度都很大,因此,海洋的状况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异常都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当年的冬季,有利于中纬度大气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气温偏低、雨雪偏多。入冬以来,我国的天气气候与历史上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表明2008年冬季的雨雪冰冻灾害具有明显的海洋下垫面异常的气候背景。(文/李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