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以为冬天就这么一直暖下去了。
2007年,在做一部有关“热岛效应”电视专题片的时候,我们的稿子里有一句是“如今,冬天要穿的很厚已经成了遥远的儿时记忆。”确实,之前的好今年,我最厚的羽绒服就没怎么穿过,而且那年“三九”最后一天气温还达到了9℃,我写了篇《北京“三九”暖如春》的小文章。
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天气、2009年北京连续几场大雪和寒潮天气、2010年冷空气频繁,这些又让“暖冬”退居二线了。天气的变化无常让我对气候到底是否在变暖产生了怀疑。
后来的一组数据让我眼前的云雾散去。《法制晚报》2009年3月12日报道说,根据近30年气象资料统计显示,北京从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出现“暖冬”现象,截止到今年,“暖冬”已经累计达到16个;而根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我国已经连续出现20年“暖冬”。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在我懂事后的那二十年中,绝大多数的冬天都是暖冬,冬天穿棉袄棉裤确实是在小学以前的经历中。而近几年寒潮的活跃又将严寒的回忆唤醒。
2008年,当我付出前所未有的精力全身心投身天气新闻报道后,天气似乎也以超前活跃的姿态不断“爆料”。那年春节前开始的南方大范围严重雨雪冰冻天气是一次特殊的寒潮,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了平常寒潮过程,而且正值春运高峰,造成的影响波及全国。周围也有同事因此不能回家过年,每天都打电话回长沙老家,然后转述给我们:“家里停电好几天了,冻的要死……”当时我关注天气的范围还仅限于北京市,但每天看到新闻里滚动播出的南方雨雪冰冻造成的严重影响,我像是看到了真实版的《后天》一样,震惊而又担忧。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那个冬天,寒潮更为频繁,虽然没有再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但华北大雪、新疆雪灾、东北低温冻害等仍然让我记忆深刻。
去年11月1日,北京大雪纷飞,不少叶子还未完全变黄的树木被压断了粗粗的枝桠。我和一班同事们忙的像外面飞舞的鹅毛大雪一样,团团转。记者、网友从各地传来的降雪图片也如雪花般传来,交通影响、降水量等数据在飞快地组织、发布。当下午两点多,匆匆吃了午饭,稍微喘口气的时候,我们几个人也到楼下和别人的雪人合了个影:22年来北京最早初雪,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而此后那个冬天的降雪、寒潮还有更挑战大家想象力的:华北等地多次出现大范围降雪、北京共降了10场雪、新疆部分地区罕见雪灾等。寒冷也持续了整个冬天,一冬大概经历了六七次的寒潮,其间还夹杂着一些的较强冷空气过程。
我特意在两次冷空气间歇期间定做了一件长款羽绒服,穿了一冬天,大家都说“做的真是时候!”。
今年的首次寒潮,在10月底就早早登场了。此后冷空气比较频繁,但雨雪少、强度也不是很强。11月下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究竟今冬偏冷还是偏暖,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寒潮有时候会带来灾害或不利影响,但它对遏制气温偏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暖冬一直持续下去,冬天仅穿件薄冬衣就行了,那《后天》里的场景就真的离我们不远了。(文/窦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