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真正能直达我们内心的,永远是与成长经历重合的那些回忆。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 > 专题 > 24节气专题

节气作何还要分“三候”?

【字体:   2012-01-18 08:51:18   来源: 中国天气网

【节气】 是一种根据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霜降:一候豺乃祭兽 资料图片

下面,我们就将24个节气的“三候”分别一一像大家展示出来。感兴趣的网友们不妨仔细研究研究,从中,我们不能发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限智慧。
 
1: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4: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5:清明节: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6: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7: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8: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9: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10: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11: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12: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编辑:李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