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真正能直达我们内心的,永远是与成长经历重合的那些回忆。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 > 专题 > 国际天气专题
热门 A-G H-L M-T W-Z 省级站 国际
输入城市名、全拼、简拼、电话区号、邮编查询

龙卷风吹袭美国多州 特殊地形使龙卷风常“闯祸”

【字体:   2013-05-31 15:31:26   来源: 中国气象报  

龙卷风11.jpg
5月26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穆尔镇,龙卷风过去一周后,社区仍是一片狼藉。

数十人丧命,数百人受伤,成千上万栋建筑被毁,房屋化为废墟。5月20日,一场猛烈的龙卷风袭击了美国中部平原的俄克拉荷马州。穆尔镇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一所小学完全被龙卷风摧毁,9名小学生遇难。

特殊地形让龙卷风在美国常“闯祸”

“美国龙卷风多发和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授俞小鼎说。美国的落基山脉呈南北走向,南边主要是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同时美国的平原区域多,地势平坦。

“由于落基山呈南北走向,北边的冷空气很容易侵入,而南边的墨西哥湾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暖湿气流容易过来。”俞小鼎介绍说,龙卷风的形成既需要有暖湿空气交汇提供对流条件,又要求高空和低空都有强风,还需要有较平坦的地形。而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就容易满足龙卷风形成条件。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监测报告显示,5月20日袭击穆尔市的龙卷风损害程度初步定为EF5级。EF指数级数越高,破坏程度越大。此次受灾的俄克拉荷马州就处于宽阔平原上,容易在冷热空气交汇并伴随高、低空强风时遭遇龙卷风。同时,俄克拉荷马城附近地区由于坐落在开阔平原地带上,因此被称为“龙卷风走廊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要发生1300多次龙卷风。”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涛说。龙卷风属于强对流天气中最为剧烈的一种,存在于在极不稳定能量和充沛水汽条件下产生的强雷暴天气系统中,具有范围小、寿命短等特点。

“龙卷风是柱状强烈旋风,常表现为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即便最弱的龙卷风产生的风力也相当于台风中心风力,而强龙卷风的风力更远超过超强台风的中心风力,最大可达100米每秒以上。”张涛说。

2011年,多股剧烈龙卷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和南部多个州,造成至少35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当时的乔普林市遭受一个直径近1.6公里的龙卷风袭击,瞬间造成118人死亡。根据美国航拍照片,城区的一部分几乎从地图上被抹掉。

提前一小时预警 为何灾难如此惨烈?

据俄克拉荷马州强龙卷风的亲历者说,在5月19日,当地气象局就已经预报了可能会有龙卷风发生,并且在龙卷风来临之前的1个多小时内,通过手机预警全网发布,全城拉响避难警报。尽管预警提前发出,但伤亡仍然十分惨重,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美国,龙卷风警报平均时间为13分钟左右。在多普勒雷达布网前,平均预警时间仅为4分钟。”俞小鼎说。他认为,在龙卷风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仍出现较大伤亡,可能与预报“虚警率”较高有关系。

龙卷风22.jpg
资料图片:龙卷风来临时,乌云压顶,通常还伴随着闪电、雷暴、冰雹等天气现象。

假设当地气象部门预报了100次龙卷风,但仅有30次真的出现了龙卷风,这便是一种预报“虚警率”高的现象。由于俄克拉荷马州是龙卷风多发区域,当地百姓经常收到预警短信,在“虚警率”较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此外,由于龙卷风影响路径比较狭窄,而预警信息是对某一块区域进行预报。即使预报区域十分准确,但龙卷风碰到某栋房子的几率比较低,受影响的可能只有5%或10%的人。那么,其他大多数百姓就会觉得预报预警信息并不准确,这也降低了他们对预警信息的信任度。

“如果要降低受灾程度,还是得从提前预警时间和降低‘虚警率’这两方面做起。”俞小鼎说。

尽管龙卷风来势汹汹、威力巨大,但当龙卷风来临时,采取合适的躲避方法仍可以降低人员伤亡率。张涛建议,如果是在家中,一定要远离门窗和外围墙壁,立即躲到比较靠内的房间内,呈蜷伏状趴下并以臂抱头,尽可能用床垫或地毯之类的覆盖物保护身体;如果是在野外,可以观察龙卷风移动路径,朝相反方向躲避,或就近寻找低洼地伏地抱头。公众应该远离大树、电杆等,以免被砸,而躲避龙卷风最为安全的地方是仍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编辑: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