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云南 > 关于我们 > 直属单位

气象培训中心

【字体:   2010-05-20 18:44:35   来源: 中国天气网云南站

  云南省气象学校概况及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一、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云南省气象学校始建于1959年2月18日(其前身是云南省农林部气象培训班),是经中共云南省委农林工作部批准([59]农干字第21号)创建的。“文革”期间,曾于1966年下半年停止招生,学校停办。1978年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恢复云南省气象学校,面向社会招生,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专业气象测报人员,轮训在职干部。

  1992年,由于气象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气象局决定省级气象学校办学任务转向,停止面向社会招生,改称云南省气象职工培训中心,随后改为云南省气象培训中心,主要培训气象部门在职职工,同时,保留云南省气象学校牌子与其它学校开展联合办学。

  1996年,设立北京气象学院云南函授站,1999年转为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函授站;1999年,又设立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云南函授站,主要承担全省气象部门在职职工学历教育任务。

  2006年5月,设立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培训中心、云南省气象学校),明确是两个实体,新单位法人是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两个实体各方面完全独立运行,实体主要领导负责各自实体的日常业务和工作,并且独立承担本实体相应的法律责任。省气象学校承担气象系统职工的函授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培训和短期培训工作,承担气象软科学研究任务。

  (二)基本情况

  1、教职工队伍

  目前,云南省气象学校设办公室、函授教育科、培训科;在职教职员工12名,其中专职教师6名,教学管理人员4名,工人2名;在职教职员工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2名;离退休职工23名,其中离休职工3名,退休职工17名,离岗退养职工3名。

  2、教学基础设施

  (1)省气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16733平方米(折合25亩),各类房屋建筑面积6529平方米。

  (2)函授教育、短期培训场地:云南省气象中心大楼4楼整层,有4间教室、2间办公室,使用面积约400平方米。此外,在气象科技大楼3楼还有3间办公室。

  3、教学设备

  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装有52台计算机;办公用计算机12台,便携式计算机6台,打印机7台,投影仪4台,复印机1台,一体机1台。此外,学校拥有各类图书资料20000多册。

  4、学校的各类学生

  (1)普通中专和电大学历教育:1978—1992年,省气象学校共培养中专生622名,其中社会招生383名,气象在职职工239名。

  1984—1987年举办了气象电大班,40名气象在职职工取得了大专学历。

  (2)函授学生:省气象学校从1996年开始设立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函授站以来,至今已有4个专业的330名学生、1个专业的70名学生分别取得了专科、本科函授学历。目前,在校函授生有4个年级、3个专业的243名,其中大专75名、本科168名。

  (3)联合办学:省气象学校从2000年开始与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直属院校)联合办学,先后有2000级计算机专业、办公自动化与文秘专业2个班的95名学生,2001级计算机专业、办公自动化与文秘专业、英语教育专业3个班105名,2002级英语教育专业2个班70名,2003级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1个班58名,总计4个年级、4个专业的328名学生完成中专学历教育,到防灾科技学院继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

  在既充分利用省气象学校资源,又不影响省局统筹安排的前提下,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将闲置的教学场地部分出租给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进行以学年为时段的短期联合办学,目前有300多名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的学生在省气象学校教学和住宿,使学校现有资源尽量得到合理利用。

  5、在职培训

  自云南省气象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根据云南气象科研、业务、服务工作的需要,按照省局年度业务对口培训计划,每年举办10多期短期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达300多人次。

  此外,组织全省气象职工参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现代气象业务系列讲座、大气科学专业知识等远程培训。

  二、主要工作

  (一)函授学历教育

  2007年春季学期完成了2005级、2006级、2007级6个班218名学生、28门课程、636学时面授教学任务;秋季学期完成2006级、2007级4个班153名学生、19门课程、412学时的面授教学任务。全年共计完成47门课程、1048学时、371人次的面授教学任务。

  2008年春季学期将开展2006级、2007级、2008级5个班214名学生的面授教学以及2005级29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秋季学期将开展2007级、2008级3个班144名学生的面授教学以及2006级2个班7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二)短期培训

  2007年,先后举办了“全省气象部门三级远程教学平台管理员培训班”、“全省气象执法培训班”、“2007年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培训班”、“全省气象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含天气预报业务骨干、气象灾害防御和管理、科技管理3个培训班)、“全省气象监测网络业务培训班”(含大气成分监测技术、探测业务、通信网络新业务3个培训班)等9个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达343人次。

  2007年10——12月,与曲靖市气象局合作,对曲靖市局及各县局的61名编制外聘用人员进行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国发[2006]3号文件、国办发[2007]49号文件、云政发[2006]128号文件、气象法律法规、地面气象测报、人工影响天气、防雷等内容的培训,并组织了考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培训效果。

  为加强短期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云南省气象职工短期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着手建立全省气象职工岗位培训档案,根据需求来确定培训重点,力争在5年内对全省气象业务技术和业务管理人员轮训一次,实现全程培训和全员培训的目标。

  2008年的短期培训工作,将在省局《2008年业务对口培训计划》下达后,认真组织实施。

  (三)远程培训

  2007年,根据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关于举办“现代气象业务系列讲座”(第一期)远程培训的通知》(气培函[2007]150号)要求,省气象培训中心与省局人事教育处完成了“现代气象业务系列讲座”(第一期)远程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全省1780名职工报名参加了培训,推荐评选了优秀学习心得体会文章91篇。通过此次培训,使全省广大气象职工了解了现代气象业务的有关情况。

  年内组织气象职工参加了“37㎜高炮安全操作培训班”计67人、“雷电防护与检测培训班”164人、“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保障远程培训班”30人,有882人参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课程”学习,年内参加各类专题远程培训学习的职工达1143人次。

  此外,根据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要求,年内确定了省、州(市)县三级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员,并制定了《云南省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员职责》,从而促进了全省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2008年的远程培训工作,将按中国气象局《2008年度远程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四)气象软科学研究

  2007年,完成了中国气象局下达的《气象部门适应国家有关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气象软科学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了5万多字的课题成果报告,正准备组织验收、鉴定。年内在《气象软科学》刊物上发表2篇文章。此外,还在《教学参考》、《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6篇文章。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学校现有教师中,多数为基础课教师,大气科学相关专业教师少,加之因有3名在编不在岗职工(离岗退养),近几年都未接收气象院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难以适应气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2、由于省局曾多次商议开发学校现有的土地资源,要求学校从2004年开始停止联合招生。然而至今仍未明确校园土地的用途,因而无法从长远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问题。

  3、因校园内除省气象学校在开展教学外,还有昆明市气象局、昆明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等单位在校园工作和生活,给校园的管理带来一些困难。

  四、今后工作设想

  1、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在职教育、岗位培训、接收高校毕业生等途径,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还要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能适应气象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以本科学历教育为重点,继续办好函授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气象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

  3、建立和完善省、州(市)、县三级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远程培训,组织开展全员与全程的基础业务和新技术、新知识培训,为构建气象人才体系、发展现代气象业务提供支撑。

  4、围绕云南气象科研、业务、服务的重点,搞好气象职工短期培训,提高气象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按照200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气象台站编制外聘用人员和地方编制内人员的气象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意见》(气发[2007]477号)要求,主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队伍(气象应急联系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的气象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传递、反馈气象信息的能力。

  5、围绕气象部门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继续开展气象软科学研究,为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编辑: 中国天气网云南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云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