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对应于我国西部2010年前后的冰川现状,中科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数据显示,西藏、新疆拥有的冰川面积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90%。自19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纷纷表现出退缩状态。而冰川萎缩会带来气候变化、洪涝灾害及干旱等一系列问题。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东部的比如县境内的萨普冰川新华社记者唐召明摄
统计表明,中国西部目前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51840平方公里,估算冰川储量为4494 立方千米。西藏、新疆是中国两大冰川资源分布省区,拥有的冰川面积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90%,青海省占7.6%,甘肃省占1.5%,四川省占1.1%,云南省占0.1%。其中,西藏是我国水资源最富集的省区,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能理论蕴藏量、冰川总面积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据《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介绍,通过对比两次冰川数据发现,自19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年均面积缩小243.7平方公里。阿尔泰山和冈底斯山的冰川退缩最显著,冰川面积分别缩小了37.2%和32.7%;喜玛拉雅山、唐古拉山、天山、帕米尔高原、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祁连山的冰川变化幅度居中,冰川面积变化率为-21%到-27.2%;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羌塘高原和昆仑山则介于-11.3%到-8.4%,属冰川变化幅度最小的区域。
从冰川面积年均缩小比率来看,羌塘高原是我国冰川面积萎缩幅度最小的区域,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每年0.2%左右,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山东段及以南喜马拉雅山区、喜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河源区等是中国西部冰川面积萎缩速度最快的地区,这些地区冰川面积年均萎缩幅度甚至高达每年2.2%。天山、祁连山大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西北部等地区的冰川面积年均缩小幅度居中。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专家组组长秦大河院士说:“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纷纷表现出退缩状态。”截至目前,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已完成了中国西部近86%地区的冰川目录编制。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难以获得云雪覆盖较低的高质量遥感数据,因而该地区的冰川分布现状仍有待更新。
冰川是在高寒气候环境下形成发育的、多年存在于高山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且具有特殊运动形式的自然冰体。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海洋之外最大的天然水库。冰川变化,直接影响绿洲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大江大河水资源的补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蒲健辰表示,气候的寒暖变化,在冰川上会反映出其长度、面积、冰层厚度以及冰川温度等的变化,冰川随气候的变化而消长,因此冰川是气候变化灵敏的监测器。冰川消融过程会有大量的固体冰转变为液态水体,流入江河补给河流。在冰川大量消融的初期阶段,融水增加惠及河流与下游干旱绿洲区,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但在冰川大量消融到中后期,随着一些大冰川的减小和中小冰川的消亡,对河流径流的补给将会急剧减少而导致水资源危机。冰川强烈消融的弊端还体现在增大河川径流量的过程,会产生洪流,也会导致很多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形成洪水灾害,危及沿途及中下游生态和社会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此外,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危及岛国和沿海地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