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今年入汛以来,我区大部分地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量明显偏多。5月1日至7月26日,全区平均降水量为276.0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多41%,全区6地(市)105个乡(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泥石流灾害。那么,该如何提前防范暴雨天气?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提前做好洪涝泥石流的防御工作?通过哪些途径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德庆卓嘎。
今年我区降水偏多
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
今年入汛以来,我区大部分地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量明显偏多,发生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5月1日至7月26日,全区平均降水量为276.0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多41%,其中沿江一线偏多四成至1倍,昌都南部偏多九成。降水过程频繁,降水范围广,降水量大,据初步统计,全区共有6个地(市)、34个县(区)、105个乡(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泥石流灾害。
“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德庆卓嘎说,泥石流是降水后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固液两相流体,具有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等特点,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
德庆卓嘎提醒,一般情况下,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前都会有征兆,关键是要多留心观察。如听到远处山谷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看到沟谷溪水断流或溪水突然上涨等,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山洪泥石流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征兆。此外,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是坡上物体的倾斜都是征兆。
掌握逃生自救知识
科学应对自然灾害
德庆卓嘎说,暴雨或持续性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谁也无法阻止,但掌握必要的科学逃生自救知识十分必要,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今年,我区就出现过由于村民对持续性降雨容易诱发山洪灾害的认识和严重危害警惕性不足,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事件。
那么,地质灾害来临时,应如何防范应对呢?德庆卓嘎说,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野外露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居住在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学习了解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一有异常,应立即离开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带落脚,并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德庆卓嘎提醒,发现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袭来时,要马上向与山洪、泥石流呈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一定不要沿着泥石流沟谷下游方向走。如果山区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应该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此外,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若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