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藏东高原,有一座巍峨的雪山矗立于天地之间,从不同的方位远看过去,呈现不同形状,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态。走近,皑皑雪山下河流交织,山脚下盛开着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而深藏在此处的村落山谷可谓“一山有四季”,处处皆不同。千百年来,伴随着亘古不变的冰雪,无数神秘的西藏传说也从这里流传开来,至今为人们所耳口相传。这,就是藏东第一高峰—布加雪山。布加雪山,位于西藏丁青县嘎塔、甘岩乡和巴达乡境内,海拔6328米左右,藏区最著名的苯教圣山,也是藏东最高的山峰,西藏七大神山之一。
唐古拉山东段的布加岗日最高峰海拔6328m,高耸的地势和丰富的降水使这里成为一个较大的冰川作用中心。该地区目前有冰川124条,冰川总面积为184.28平方公里,冰川平均面积1.49平方公里。冰川条数北坡多于南坡,而冰川规模则是南坡大而北坡小,冰川总面积也是南坡大于北坡,东西两侧冰川规模都比较小,但冰川条数都比较多。粒雪线海拔5240~5460m,南坡普遍高于北坡。冰川末端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明显不同于高原内部其他山区南坡高于北坡的分布格局。这显然与从孟加拉湾来的水汽带来较多降水的影响有关。布加岗日地区的冰川处于由海洋型冰川向大陆型冰川的过渡带上,冰层和冰川底部温度都比较高,1972年盛夏发生的坡戈冰川冰舌滑崩现象,至少说明冰舌底部冰温处于压力融点状态。南坡最大的山谷冰川足学会冰川面积为35.12平方,11.8km,冰川粒雪盆宽广,积累区面积很大,其冰舌窄而长,末端海拔4200m,围绕冰舌前端分布有小冰期的冰碛垄。坡戈冰川仅次于足学会冰川,为由两支山谷冰川汇流的复式山谷冰川,面积22.65平方公里,长10.60km,粒雪线海拔5460m,末端高度降至海拔4140m,是本区末端最低的冰川。冰川末端小水期的终碛垄保存完好。20世纪20年代冰川处于前进时期,到1935年冰舌已出现退缩,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在冰舌和终碛垄之间逐渐形成冰碛阻塞湖,到1950年前后达到最大,并保持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说明坡戈冰川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强烈消融,在50年代达到最大,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基本保持稳定。布加岗日峰北坡并列分布着4条较大的山谷冰川,自东向西分别为东碑加冰川、碑加冰川、西碑加冰川和种给马弄冰川。末端海拔4600~4478m,粒雪线海拔5260~5360m。据王宁练和丁良福(2002)研究,布加岗日地区的冰川自小冰期以来的近百年间,冰川面积缩减了14.2%,有184条长度在0.6km的小冰川消失。该地区南坡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北坡冰川更为敏感,因此南坡冰川变化的绝对量比北坡大。小冰期以来该地区冰川雪线高度上升了90m,大致相当于气温上升了约0.60ºC。(此段文字摘自《中国简明冰川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