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西藏 > 旅游气象 > 高原之旅

藏历年简介

【字体:   2013-01-17 12:22:06   来源: 中国天气网西藏站

    节日简介:

  一年一度的藏族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藏历年就要到来,201135日是藏历的元月初一,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入藏历春节,直到藏历元月十五结束。藏历年的由来和准备工作大家参照《体验藏文化了解藏历新年的准备活动》。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藏族人是如何过的。

    过藏历年要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的古突之夜开始说起。古突实际上就是面疙瘩,女主人会在一部分面疙瘩里包进各式各样的东西,谁吃到了什么赶紧得向女主人报告并当众吐出来。每样东西又都和吃食者的性格或运气联系起来,因此,吃古突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占卜。例如,吃出羊毛的人,说明他心地善良;吃出辣椒的人,说明他性格泼辣,木炭代表心黑,硬币预示财运亨通等。

    吃过古突宴,接下来就要驱了,人们把这一仪式称为固朵,意为二十九驱鬼。它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民间宗教。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全家用糌粑捏制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头等残渣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个妇女捧着魔女和残羹剩饭跑步扔到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紧相随,口里念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让干草与魔女和残羹剩饭一起烧成灰烬。同时,孩子们放起鞭炮,算是驱走恶魔,迎来了吉祥的新年。

    正月初一,藏族人有早起的习惯,家庭主妇起得最早。五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羌枯,即放有糟巴、红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窝里喝完羌枯,继续蒙头睡觉。主妇则坐在窗前等待日出,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节,匆匆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

    当东方破晓,第一颗星星升起,折嘎艺人在街头大声呼喊:拉结啰!(神胜利了),人们才兴高采烈地敞开大门,开始藏历年第一天的庆祝活动。折嘎意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传远古时候,遇到战争胜利或者狩猎丰收,都得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一番祝福赞美的话,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说唱艺术。

    由于居民人数众多,而折嘎艺人却为数不多,近几年,电台就预先把赞词录制好,大年初一黎明时,反复播送,吉祥欢乐的祝福声传遍拉萨古城,传遍整个西藏。电视台还会播出折嘎演唱的专题节目,使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可以同时在折嘎礼赞中打开新年之门,人人皆大欢喜。

    从初二起,人们才开始相互走访、拜年、请客。新年里,人们相逢的第一句话是罗桑尔让(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寨里耍狮子、春牛、跳花灯的表演队也是从初二开始,走访各村寨部落,轮回表演。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后,成群结伙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唱歌、喝酒、谈笑。

    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这一法会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发起的一次祈愿大法会延续而来的。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万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传佛教信众也到此添灯供佛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结束。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俨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样。开耕之前,农人还要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那是去年从农田请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即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农人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一处,一边喝酒,一连唱歌,随着酒碗的轮转,歌声弥漫在整个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阳西沉,尽兴而归。

    此外,在藏历年期间还有藏戏表演、歌舞表演以及一些竞赛类活动,活动一直持续到元月十五,至此,算是过完了。

编辑: 中国天气网西藏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