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万物萧肃。位于雪域高原的西藏面临着比祖国内地更加严寒凛冽的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会得到来自另一层面的补偿:在每一个冬季,他们有更多更丰富的节日用以欢聚庆祝。
5个新年——“组团”来临的新年
来自日喀则的旺堆群增谈到过年这个话题时有点儿“愁”,他说:“我在拉萨参加工作后,找了个林芝的媳妇。所以我们现在每年要过5个新年。11月开始准备过工布新年,接下来是元旦、我们老家日喀则的农事新年、春节和拉萨的藏历新年。这一连串新年就像是‘组团’来的一样,而且这些节日的准备工作还不尽相同。”
除了旺堆群增所说的这些之外,在阿里地区还有自己独有的普兰新年。这些节日有条不紊地分布在西藏的冬季,为高原上的人们带来经久不散的暖意。所有的新年都过完,西藏的春天也就快来临了。
西藏民俗专家认为,西藏各地的新年不尽相同是由于历史、地域、气候与节气的不同,西藏各地农耕农作的时间各异,新年的时间因此有所不同。
除了公历新年——元旦与农历新年——春节之外,西藏的其余四个新年都遵循藏历。形成了四个先后不同的藏历新年,即藏历十月初一的林芝地区工布新年、藏历十一月初一的阿里地区普兰新年、藏历十二月初一的日喀则农事新年,以及藏历正月初一的以拉萨为主的传统藏历新年。
虽然“忙过年”的劳累增加了,但是旺堆群增承认,快乐也相应地增加了好几倍。“每一个新年都有各自的意义和趣味。大家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也乐于接触到新的事物。”
工布新年——决战前的狂欢
工布新年是西藏时令最早的新年。2014年秋季仍意犹未尽之时,林芝地区在11月23日迎来了今年独属于工布藏族的工布新年。
工布新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并不是按照历法推算出来的岁末年初。根据工布本地的史料与传说,这是一个因为战事原因被人为提前的节日。“我觉得,这也反映出我们藏文化自身的鲜活与开明。”旺堆群增说。
工布新年实际上是指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等地藏族群众的新年,这个新年不在正月初一而在藏历十月初一。在西藏,工布人的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110年前的江孜抗英战争中,至今流传的乃宁寺血战的主角就是来自工布的战士。
工布新年的由来,也流传着一个关于战争的传说。话说工布地区早先也同其他地区一样,藏历正月初一过年。吐蕃时期,工布受到外敌侵犯。军情紧急,工布王阿吉杰布急召工布男子出征迎敌。但临近年末,族中男子十分恋恋不舍。“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战争的残酷面前,所有的人都更加眷恋人世的欢乐。工布男子害怕以后吃不上过年的美味了,因此不愿出征。
工布王阿吉杰布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将士们的心思。于是,工布王阿吉杰布下令提前过年。他对将士们讲:“仗要打,年也要过,吃饱喝足我们再走。”这个提前完成的心愿包含了当时工布军队人性化治理的方针以及工布人民保卫自己家园与生活的勇气,这些在军事上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心愿达成的将士作战格外勇猛卖力,一举击败了入侵者。从此,工布人就在藏历十月过年。“工布新年的确立、固定以及延续,表明了藏文化的丰富性与立体性。”民俗专家如是说。至今,林芝地区的工布新年仍然完好地保留着请狗赴宴、祭丰收女神、跑马射箭等等在其他地区见不到的风俗。
农事新年——见手纹取“水新”
对于旺堆群增一家来说,日喀则的农事新年是“新年季”中的重头戏。“如果休假的时间合适,我们通常都会回日喀则老家过那里的农事新年。现在的小孩子都在城市里长大,我希望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旺堆群增一直觉得,经过那种乡土的、世代相传氛围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对生命有更好地领悟。“即使现在西藏的经济发展那么快,各地的过年传统习俗保存依然很好。比如说让孩子被奶奶带着去取‘水新’,就是一件非常有年味儿的事情。”
日喀则的农事新年,在流程上与以拉萨为中心的传统藏历新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特色依然明显。由于藏历的正月后日喀则的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这里的藏族民众把每年的藏历十二月初一定为新年,比藏历新年提前了一个月。“手纹水新”是日喀则农事新年习俗中无比有趣的一个名词。
藏历十一月三十日,也就是农事新年的除夕。鸡叫三遍时,日喀则当地人家会外出去取“四新”——从别人家牛粪里取“牛粪新”,从夏种地里取“土新”,从水源处取“水新”,从狗窝里取“粪新”。而“手纹水新”指的就是天还未亮,但手纹刚刚能看清楚时取到的“水新”。
旺堆群增告诉我们:“去取‘手纹水新’的一般是家里的老阿妈、媳妇和小孩。他们会穿戴上新衣新帽,在水桶或皮桶的脖子上系上哈达或白净的羊毛,桶口上粘酥油花,带上神香、切玛、糌粑粉、彩色羊毛、青稞酒等,到达取‘水新’的地方后,把彩色羊毛挂在河两岸的树上。稍后旭日东升,透过羊毛,看起来像彩虹一样漂亮。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光从吃穿用度上来说,每天都像是新年。但说到把年过出年味儿,西藏可真是个好地方。”记者 陈敬 彭琦 编辑 张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