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都喜欢缝制一顶或几顶大小不等的白布或白细帆布帐篷,以供赛马、办喜事或夏秋季节玩耍之用。这类帐篷可小可大,小的只坐几个人,大的坐几十个人,在缝制的时候,同样是以布的口面宽度作正幅,视正幅多少块定帐篷的大小,裁剪的方法,与裁剪牛毛住帐料子相同,正幅也兴单数,撑帐木杆也是单数(但也有个另帐梁不用木杆而是采用粗绳,缝一层布在绳表就行了)。至于缝帐用线,有的用结实的白棉线,有的用牛毛细线,还有用缝纫机线扎的等等。此类帐篷还可供人观赏,多在帐篷顶部画上鹿或花样图案;在帐顶部下方的周边镶嵌上很协调的兰、红、黄、黑、绿等多色布条;在帐篷墙布四周绘制八宝图等多种图案,看去美丽极了。
无论进入那家帐篷,一眼但知家产多少和主妇勤劳或懒散。虽然帐篷有大小之别,只要有位勤劳又会安排家务的主妇,其家定能使你赏心悦目的。帐内陈设大致是这样的:帐中打半人高的土灶,灶上可放锅、壶之类,灶的两边各留一个掏火孔和灰坑,便于烤火或放茶壶。帐篷上方,从左至右整整齐齐地堆码着牛毛布质或牛皮质的口袋;在牛皮口袋的底部镶嵌有红、绿、黑等几色做成“十”字样式的花纹。藏民通常将口袋倒着堆码,并把口袋底部朝向帐篷门口,且口袋里装得鼓鼓的,给人一种富裕之感;有的家庭在口袋上面盖夏让(牛毛织的晒布)有的在夏让之上又放毛毡之类。在帐篷左上角挂有地铺,从地铺向下,放有木桶、锅、壶、酥油桶、奶桶等家什;再往下至住帐左下角,砌成小弧形,里面堆话牛类(燃料);住帐右边的地面,放有加工糌粑的磨子或随便放上几张羊毛垫,供主人或来人坐用。多数家庭用土饼或牛粪,在住帐四周砌尺多高的挡风墙,特别是冬季里显得暖和此,东区的乡民,有些家庭则用大黄杆做筋,将稀牛粪涂抹在编织成板状的大黄杆外面,冻了跟木板一样,再把几块在黄板合拢来做成箱或柜,心放物件也很不错。按草原人的习惯,在一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凡牛羊马无草吃了,就必须收帐迁场。但土灶是固定不动的,临走之前,在灶眼上盖块石板或土饼,返回时仍可再用;一般情况都是自归原位;万一要改变住地,想搬到原来有人住过的位置上,同时也知道原主人又不来此居住了,那么,新户可以住此地,但是必须将土灶撤了重打,决不能在他人用过的旧灶上煮吃的。这是当地的习俗。另外,无论何时何地,必须是帐门朝东而撑立。这是永无不变的定理。有的住户,在帐篷绳上拴经幡随风吹拂,必出啪啪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