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扶贫专题】农业保险扶贫

字体 2018-09-03 13:53:24
     来源: 中国保险学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农村人口有6.7亿,绝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目前,我国因各种自然灾害致贫占到贫困成因的20%。因此,解决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是农村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脱贫攻坚的利器之一。通过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使农户受灾后得到及时赔付,能够有效降低农民因灾致贫返贫风险。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机构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农业保险确定为保险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扶贫工作中,利用和发挥好农业保险的作用,为贫困户生产经营兜底,可为贫困人口防止致贫返贫构筑起一道人工屏障。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创新,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已进入2.0时代,农业保险广泛融入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传统农业保险

传统农业保险主要为产量、成本提供保障,赔偿以所约定的风险事故导致投保标的损失为触发条件,主要包括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对护航农业发展的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保险的提法较往年明显增多。2018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2018年投保农业保险的三大粮食作物制种,可申请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

案例◆农业保险为甘肃省扶贫产业发展撑起“保护伞”

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陇西县是定西市的中药材种植大县,2017年按照甘肃省的计划,共完成党参和黄芪两个品种中药材产值保险面积5万亩,涉及农户130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300户,总理赔达到了600多万元。

甘肃省通过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选取有资质的保险公司承保,组织人员对保险承保数量进行验收核实;同时采取政府财政补贴保费资金、扩大保险覆盖面、多方宣传鼓励农民积极投保等措施,使得甘肃省的贫困地区农业保险不仅在一定程度促进产业的发展,也让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

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保险在脱贫攻坚的作用,从今年开始,甘肃省《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还将进一步细化甘肃省农业保险的目标任务、保险方案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使保险范围既能覆盖贫困户的种养产业,同时兼顾部分发展扶贫六大产业的大户。与此同时甘肃省还将逐步构建“中央补贴险种、省级补贴险种、市县补贴险种”相互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分年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省贫困户顺利如期脱贫的目标。

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

我国不少贫困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显著,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具有品种多、投入大、收益高、风险大等复合型特点。由于贫困地区往往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冰冻、火灾等灾害频发,开展特色农业生产面临严重风险困扰。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主要承保特色优势农产品上市之前遭遇的旱、涝、寒冻等自然灾害风险。

近年来,国家将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强调,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工作,为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案例◆贵阳市2018年政策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启动


2018年3月,贵阳市农委和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共同拟定《贵阳市2018年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市农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代理机构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最终确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为贵阳市2018年政策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的经办机构,为5万亩果树(葡萄、猕猴桃、樱桃)提供自然灾害保险,为20万头生猪、200万公斤鸡蛋提供价格保险,共计提供风险保障资金39080万元。

2018年8月,贵阳市政策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今年共计提供风险保障资金39080万元。为不断满足广大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多样化需求,贵阳市建立健全政策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补贴保障机制,建立政府、农户、企业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利用保险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从而稳定农产品生产规模,平衡供求关系,保持“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稳定,逐步实现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双托底”。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是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进行汇聚、分散和转移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来自自然、人为和经济环境交错形成的各种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是农民生产的一大困扰。在这个背景下,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创新发展起来。

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突破了传统农业保险只保自然风险的局限,实现了农业风险保障从自然风险到兼顾市场风险的过渡。与目前施行的粮食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农业成本保险相比,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保障更全面,更有利于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是发达国家采用的分散农业风险的有效方式。为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根据中央要求,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有26个省市启动目标价格保险试点,试点品种达18个,保费收入6.08亿元,较2014年翻了一番。

案例◆目标价格保险让蒜农吃上“定心丸”商河参保农户获赔5700万

近年来,山东坚持探索试点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解决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问题,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6月21日,商河举办县蒜薹目标价格保险理赔新闻发布会,表示因蒜薹价格遭遇罕见低谷,成为今年的首个赔付项目,全省参保农户将获赔1.7亿元,其中商河农户将获赔5700多万元,为蒜农托住了底,吃上了“定心丸”。

山东省物价局副局长李东方表示,山东要继续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制定山东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将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纳入目标价格保险范围。同时完善保费补贴政策,探索建立保直接物化成本、完全成本、合理收益、较高收益等多种保障模式,改进目标价格确定办法,鼓励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商业性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加快形成政府调控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据了解,山东试点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的具体做法是:以“保基本、保价格、保供给”为目标,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为原则,农民自愿参保,政府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当保险期间内参保品种平均生产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由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相应赔付。

4年来,该项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进入稳步发展通道。截止目前,省级补贴蔬菜品种已达5个,即:大蒜、蒜薹、马铃薯、大葱、大白菜,参保面积累计634万亩,保险金额122亿元,省级补贴保费5.48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另外,生猪参保60余万头,保险金额8亿元。投保农民共缴保费1.57亿元,总获赔5.62亿元。

天气指数保险

天气指数保险是以气象数据为依据计算赔偿金额的一种新型农业保险,基本方法是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产品的损害程度指数化,使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产品产量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且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即向投保人给予相应标准的赔付。

天气指数保险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同一风险区划内的投保人以相同费率投保,能否赔款以及赔款多少,取决于实际指数与约定指数的偏差,而实际指数又依据独立、客观的气象数据计算,与个别投保人的产量无关,因此,同一风险区划内的所有投保人通常会获得相同标准的赔款。

天气指数保险的标准化特点还衍生了很多传统保单难以比拟的优势:一是赔款与个别投保人产量无关,可以有效解决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二是承保不需考虑投保人差异,查勘、定损和理赔不需要复杂技术,管理成本低;三是标准化合同容易实现二级市场流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农业风险;四是标准化合同容易实现“天气指数保险+互联网”的产品创新。

由于天气指数保险具有诸多优势,近年来国家对发展天气指数保险越来越重视,从保障民生的角度确定了天气指数保险的地位。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探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尽管天气指数保险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适用范围有限,研发难度和研发成本较高,很难成为农业保险的普适产品,只能作为传统农业保险的有效补充。

案例◆福建保险业天气指数保险助力产业扶贫

2018年上半年,福建保险业在2016年创新推行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的基础上,于宁德市寿宁县相继试点开展茶叶种植低温指数保险、葡萄种植台风指数保险和农作物种植强降水指数保险,共计覆盖34个行政村、2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家农业合作社。

据了解,今年以来,因“倒春寒”、“玛莉亚”台风等对宁德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影响,灾害发生后承保公司第一时间启动理赔应急机制,开通贫困户理赔绿色通道,分别于寒潮后13天内兑现茶叶低温指数保险理赔款69.44万元,台风登陆后8天内兑现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理赔款3160万元,另有79.74万元葡萄种植台风指数保险赔款也已进入核赔阶段,从而积极助力受灾贫困户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生活。

设施农业保险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和技术,为动植物繁殖生长提供人为可控、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动植物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从而打破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使消费者随时可以享受到反季节性农产品,满足市场上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需求。设施农业分为设施园艺、设施养殖两种类型,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含量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

设施农业保险是通过保险手段为设施农业提供必要赔付、保障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政策性保险。保险标的一般为设施中的大棚墙体及立柱、骨架、棚膜、棉被等,保险责任为因暴雨、洪涝、雹灾、风灾、暴雪等自然灾害原因造成的保险标的损失。

为稳定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高设施农业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设施农业保险势在必行。为此,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地方发展设施农业保险。2016年5月原中国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积极开发推广设施农业保险。

案例◆江苏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保险

近十多年来,江苏省各地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用现代工程技术与物质装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增加了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给,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江苏省开展设施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财政支持,联办共保”。根据《江苏省农业保险补贴标准》,对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省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补贴标准为:苏南地区20%、苏中地区30%、苏北地区50%。为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工作进程,从2010年开始,省财政实施对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奖励制度。以省辖市为考核单位,当全市当年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不含能繁母猪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该地区主要种植业保费收入的10%以上(含10%)时,省财政在原有保费补贴比例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的保费补贴;当全市当年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该地区主要种植业保费收入的20%以上(含20%)时,省财政在原有保费补贴比例基础上增加20个百分点的保费奖励。

在操作层面,江苏设施农业保险实行政府与保险公司“ 联办共保”的运营模式,地方政府负责制定补贴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工作, 保险公司则负责落实具体农业保险方案, 开展农业保险实务操作及业务管理。

2017年,江苏省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达13亿元,保费补贴比例达70%以上。同期,江苏省财政安排5.75亿元用于地方特色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奖励,占相关险种保费收入的55%,比2016年净增加5个百分点。

查天气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天气科技

继续阅读

更多>> 生活旅游

  • 立冬习俗:立冬补冬 补嘴空
  • 立冬之后寒意浓 养生宜遵循三原则
  • 天凉饭菜易冷 微波炉加热食物要注意这些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