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再保险市场的ABCD

字体 2018-01-08 16:56:39
     来源: 中国再保险  

冯小刚导演开创中国电影贺岁片时代的《甲方乙方》最后一句台词是:“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2017年刚刚过去,笔者站在毗邻忙碌的西二环的中国再保险大厦,突然设想如果20年后的国际再保人怀念逝去的2017年,他们会怀念什么?笔者试图用ABCD四个字母来总结。


Chapter A

A for merger & acquisition
(M&A,兼并和并购)。

据Willis Tower Watson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保险行业的并购案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但是总金额增长了170%;2016年全年仅有14个并购案价值超过5亿美元,而2017年上半年已经有11个5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案。其中比较吸引眼球的如Mitsui Sumitomo以16亿美元收购Fairfax在新加坡的First Capital,Axis以6亿美元收购辛迪加Novae,Liberty Mutual以30亿美元从中国复星集团手中收购Ironshore,投资公司Centerbridge Partners等组成联合体以9.5亿美元从Sompo手中购买辛迪加Canopius,等等,可谓“买买买”精彩纷呈。其中复星集团于2015年以18.4亿美元购入Ironshore,Sompo于2014年以7.7亿美元购入Canopius,两三年时间纷纷易手,且溢价颇高,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不可谓不划算。然而既然是交易,就不仅仅有成功,也会有失败。11月,深圳前海金控以10亿美元收购ACR案宣告取消。这一案例并非孤例,复星集团收购以色列保险公司Phoenix的案子在2016年因长期无法获得以色列监管机构的同意而取消。全球最大的律所Clyde & Co.曾撰写报告指出,在美国政府换届、英国脱欧等重大政治事件后的2017年,政治环境不明朗是许多并购案难以实现的最大障碍。

展望2018年,在Willis Tower Watson采访的200位保险业高管中,78%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3年内将展开1至2项并购。68%的受访者认为驱动并购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品牌。这些并购案将重塑再保险市场的“需求侧”。鉴于合并后的新公司往往需要一个业务整合的过程,购买再保险的策略发生改变的可能性非常高,并且为了控制成本,体现并购案的“协同效应”(Synergy),最终往往是增大自留额,缩小比例合约分出比例或提高超赔合约起赔点,从而降低了再保险保费。此外,新公司往往也会重新筛选其交易的再保险人,有些财务评级不够好或与客户关系不够深入的再保人可能会失去业务机会。

Chapter B
B for Brexit(英国脱欧)。

英国脱欧公投前一周,笔者在伦敦进行市场拜访。一次与客户和经纪人的工作餐席间被问及假如有权投票会怎么投。笔者开玩笑说会投脱欧,因为笔者从欧洲申根国家入境英国需要额外签证,到时候脱欧了也要让英国人民感受一下办签证的痛苦。众人皆乐,岂料一语成谶。伦敦保险市场有5亿客户和60亿英镑的保费来自欧洲市场。脱欧公投之后,保险业何去何从的忧虑立刻甚嚣尘上,作为保险业最有代表性的劳合社将如何选择欧盟市场的落脚点更是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卢森堡、列支敦士登、都柏林等都是潜在可能的选择。最终在2017年3月,劳合社CEO Inga Beale宣布劳合社将在布鲁塞尔建立新的欧洲公司,并将于2019年1月1日开始营业。

劳合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随后,跨国保险公司XL Catlin宣布将把总部从英国移到爱尔兰首都都柏林,Beazley则把8年前在都柏林成立的再保险公司转为保险公司,以便承保欧盟市场的保险业务。AIG、QBE、Hiscox等国际(再)保险公司也都宣布将把其欧洲总部从伦敦移至其他欧盟城市。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在行动,许多英国土生土长但是业务具有全球性质的公司,如船东互保协会Standard Club、North P&I Club等近日也纷纷宣布将在欧盟建立区域总部以应对Brexit。应当指出,各家公司的选择是综合考虑客户接近度、监管友善度、人才获取难度、经商环境和其在当地现有的分支机构等多重因素的结果。下表是部分公司和其选择地点及原因。

640_副本.jpg

事实上,Brexit只是目前全球政治上“孤立主义”和经济政策上“保护主义”的冰山一角。体现在保险市场上,是监管日趋严格和封闭,各国对进入本国(再)保险市场的外国(再)保险公司在本国注册和注入资本金的要求越来越高。类似的例子是德国保险监管机构Bafin于2016年8月出台政策要求非欧盟或者非欧洲经济区国家的再保险公司必须在德国设置分支机构才能开展业务,否则禁止其主动拜访德国分出公司。这一政策导致当年及至今的Baden Baden国际再保险大会上,全球的再保人在德国的土地上无法与德国分出人会面商谈业务。

Chapter C
C for catastrophe(巨灾)。

2017年是巨灾频发的一年。9月份的三场飓风“HIM”(Harvey, Irma, Maria)席卷了加勒比海和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加勒比海部分地区如波多黎各的大部分民居被摧毁殆尽,风灾和随之而来的洪水也对美国德州和佛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祸不单行,9月份墨西哥又发生两场强震,10月美国加州发生野火。此外,今年夏天亚洲的洪水也对当地造成较严重的损失。据美国保险统计和服务机构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ISO)下属的Property Claims Services(PCS)估算,飓风“HIM”对美国及其海外领地的保险损失总额可达631亿美元。加州野火的损失目前尚不清楚,但各机构的预测一直在上升,从最初的20至30亿美元到目前的100亿美元。评级机构A.M.Best则预测飓风“HIM”和两场墨西哥地震对全球的总保险损失可达90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由再保险公司承担。频发的巨灾导致保险公司三季度财报普遍不好看。XL Catlin预计其在三场飓风中的净损失为13.3亿美元;AIG估计其三季度巨灾损失达29亿美元;Liberty预测其在飓风中的毛损失达20亿美元,扣除再保险摊回后的净损失也将达12亿美元。巨无霸们的损失惨重,中小型保险公司也难以幸免。MS Amlin损失达4亿美元,Canopius损失1.9亿美元…

再保险公司方面,Swiss Re在“HIM”和墨西哥地震中的净损失36亿美元;Munich Re在“HIM”中的损失为27亿欧元,导致其三季度财报亏损14亿欧元;Partner Re的飓风损失为4.7亿美元…A.M.Best预测,再保险行业在2017财年的综合成本率可能达110%,是6年以来的最高点。Swiss Re更是将2017财年的全球再保险综合成本率预测为115%,对比2016年的92%可谓增幅显著。

正是在这一系列巨灾损失的刺激下, 2017年10月下旬召开的Baden Baden国际再保险大会上开始传来了财产再保险市场由软变硬的声音。据市场普遍预测,遭受巨灾损失的北美业务费率涨幅可达25%,部分没有损失的业务也可能面临5%至10%的费率上涨(笔者已经在年底的国际合约续转中见到了这样的案例),甚至对于远离损失的欧洲业务,很多再保人认为在过去若干年它们已经充分享受到了北美业务持续降费的福利,此时也应当为北美业务的涨费“贡献”一份力量。总而言之,国际财产再保险市场变硬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业界正在希望这一趋势能够传导到直保端,以扭转保险业整体费率下滑的趋势。

国际再保人的涨费呼声对中国国内财产再保险市场的影响既非直接作用,也不是完全无用,而将以一种“分而治之”和“内外竞合”的效应显现出来。所谓“分而治之”是说对那些业绩较好的业务影响有限甚至毫无影响;但是对于那些历史表现较差的业务,则会将国际市场的动向传导过来,从而抬升价格。所谓“内外竞合”是说中国市场本身的一些大事会与国际再保人的遭受全球巨灾损失这一外部因素耦合,从而使得他们对中国业务的既定态度更加坚决,策略更加明确。

Chapter D
D for disruption(颠覆)。

“Disruption”或“Disruptive”作为2017年国际(再)保险行业的热词在各大国际会议中出现的频率颇高。例如9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水险联合会(IUMI)年会的主题叫做“Disruptive Times-Opportunity or Threat for Marine Insurers?”;10月在德国Baden Baden召开的国际再保险大会的开幕式主题叫做“Profiting From Disruption” ;10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美国PCI年会的主题 “The Future of Insurance”虽然没有出现“Disruption”或“Disruptive”的字眼,但依然是讨论保险业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事实上,2014年的PCI年会已经采用“Leading in an Age of Disruptive Transformation”作为主题)。

颠覆来自何方?来自风险本身的变化,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来自保险业的自我进化。

新的风险层出不穷,新的险种(产品)不断涌现,是风险变化对保险业的颠覆。例如,网络风险作为“曝光率”颇高的话题已近乎路人皆知。网络责任险在2016年保费增幅达35%,是增长最快的险种,并且其赔付率低于50%,也可以说是最赚钱的险种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都对这一新兴领域持有高度兴趣。笔者在今年参加Baden Baden会议期间与若干家中东客户谈论起中再产险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积累,引起了对方很大的兴趣,对笔者的态度也从普通的商务礼仪瞬间升级到了中东式的热情,甚为有趣。

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是对保险业的另一种颠覆。经纪公司Aon的报告显示,全球再保险承保能力在2017年1季度已经达6050亿美元,是2008年的1.78倍。其中,另类资本(Alternative Capital)经历了跳跃式增长。此前,另类资本的规模长期维持在200亿美元上下,到2017年却已经翻了两番,达到890亿美元。传统再保人不再一枝独秀,另类资本已经成为再保险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有甚者,传统再保人与另类资本跨界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完全改变了再保险业的面貌。

正是在风险和市场的颠覆性变化激励下,再保人不断通过自身演化以寻求生存,客观上起到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作用。直保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全球化,直保公司向着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全转变,“小而专”的公司越来越少,倒逼着再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国际化,产品越来越丰富,不仅仅能够更好地覆盖业务条线,而且更加结构化以满足客户公司的需求。以创新性最强的美国市场为例,多年期结构化比例合约有助于高速发展期的保险公司减轻资本金压力;多年期全险种赔付率超赔合约则从损失的频率和强度两个维度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障;“Drop-down”“Cascading”等结构在巨灾超赔合约中的应用以更便宜的价格更高效地提供了巨灾保障,等等。“One size fits all”的再保险模式已经不再有市场,更加个性化、全面化的解决方案才是未来再保人的出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再保人的自我演化没有拷贝历史上其他行业“小公司颠覆大行业”的模式,而更多地是由大公司主动地、内生性地演化,或大公司将具有颠覆效应的小公司兼并后在更大的范围内演化。这说明再保险行业具有自我颠覆、自我提升、自我进化的能力,再保险行业不会因为风险或市场的变化而消失。

 

查天气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天气科技

继续阅读

更多>> 生活旅游

  • 小雪习俗: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
  • 小雪节气天渐寒 养生做好这5点
  • 冬季咳不停 应该怎么办?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