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的到来!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Version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福州 重庆 西安 南宁 深圳
中国天气网 > 雷电 > 防雷行业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

【字体:   2010-04-16 14:53:41   来源: 中国天气网

3) 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的关键点

3.7 保护模式 modes of protection

用于描述配电线路中 SPD 保护功能的配置情况。

在交流配电系统中分为相线与相线( L-L )、相线与地线( L-PE )、相线与中性线( L-N )、中性线与地线( N-PE )之间等四种保护模式。

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分为正极与负极( V + -V - )、正极与地线( V + -PE )、负极与地线( V - -PE )之间等三种保护模式。

注:限压型 SPD 和具有限压特性的组合型 SPD 可用于任一保护模式。电压开关型 SPD 和具有开关特性的组合型 SPD 因存在尚待进一步研究的续流遮断能力及其试验方法问题,不宜在除 N-PE 外的其它保护模式中推广使用。

•  SPD 分类的冲击测试电流等级规定

6.1.2.1 交流 SPD 冲击测试电流分类的规定见表 1 。

表 1 交流 SPD 冲击测试电流分类的规定

冲击电流 SPD 类型
T 型 (特高) H 型 (高) M 型 (中) L 型 (低)
I n ( 8/20 μ s ) ≥ 60kA ≥ 40kA ≥ 25kA ≥ 15kA ≥ 5kA
I max ( 8/20 μ s ) ≥ 150kA ≥ 100kA ≥ 60kA ≥ 40kA ≥ 15kA
U oc (混合波) ≥ 10kV
I peak (10/350 μ s ) ≥ 25kA ≥ 15kA ≥ 15kA

 

e ) 试验中 SPD 的告警或分离装置不应动作。

6.4 安全性能

6.4.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 6 的要求。

表 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检 查 部 位

1 ) 接线端子不同相的带电导体之间。

2 ) 接线端子各相与:

——接地端子、零线端子之间;

——固定 SPD 的金属螺钉、外壳、机箱、面盖或其它金属工件之间。

SPD 的 U c

<100V 100 ~ 200V 200 ~ 450V 450 ~ 600V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mm )

≥ 2 ≥ 4 ≥ 6 ≥ 11

6.4.2 外壳防护等级

SPD 的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应符合 GB4942.2 中规定的 IP2LX 。

6.4.3 保护接地

a ) SPD 在按正常使用条件安装和连接时,其非带电的易触及的金属部件(用于固定基座、罩盖、
铆钉、铭牌等以及与带电部件绝缘的小螺钉除外)应连接成一个整体后与保护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b ) 保护接地端子螺钉的尺寸应不小于 M4 ;

c ) 保护接地应采用符合国标的标记加以识别,如:字母标记 PE ,图形符号〨等。

6.4.4 着火危险性(灼热丝试验)

SPD 的绝缘部件必须有足够的阻燃能力。绝缘部件在进行表 7 规定的灼热丝试验时,试品在下列情况可看作通过了试验:

——没有可见的火焰或持续火光;

——灼热丝移开后,试品上的火焰或火光在 30s 内自行熄灭,并且不应点燃试验用的铺底层中的薄
绵纸(绢纸)、或烧焦松木板。

表 7 SPD 绝缘材料的灼热丝试验条件

试验绝缘零件 灼热丝顶端温度 ℃ 试验持续时间 s
支持或固定接线端子各相载流部件和保护电路部件的外部绝缘零件 850 ± 15 30 ± 1
不支持或固定载流部件的绝缘外壳、其它外部绝缘零件 650 ± 10 30 ± 1
注 1 就本试验而言,平面安装式 SPD 的机座可看作为外部零件。2对陶瓷材料制成的部件不进行本试验。 3对如果绝缘零件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则仅对其中一个零件按相应的灼热丝试验温度进行本试验。

6.4.5 暂时过电压失效安全性

安装在 L-PE 或 N-PE 之间的 SPD ,在施加表 8 规定的异常的暂时过电压 UT 条件下, SPD 故障时应具有安全的失效模式,试验期间不能点燃薄绵纸或粗绵布。

表 8 TOV 失效安全性试验条件

保护模式 暂时过电压 V r.m.s 试验持续时间 s
L-PE 、 N-PE 1200 5

6.4.6 暂时过电压耐受特性

安装在 L-PE 或 L-N 之间的 SPD 应能耐受表 9 规定的暂态过电压 U T ,并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 ) U T 断开后, SPD 在 U c 下应能达到热平衡;

注:如果在施加 Uc 的最后 15min 内, SPD 的功耗或温度或流过 SPD 的阻性电流分量能稳定地降低,则认为
SPD 达到热平衡。

b ) 试验后 SPD 的限制电压和点火电压均应小于 U P ;

c ) SPD 的辅助电路,如状态指示灯应能正常地工作;

注:电涌保护电路以外的其它电路称为辅助电路。

d ) SPD 没有出现任何损坏的迹象。

表 9 TOV 耐受特性条件

保护模式 暂时过电压 U T V r.m.s 试验持续时间 min
L-PE 380 120
L-N 320 120

6.4.7 热稳定性

按表 10 规定的每一试验电流等级进行的热稳定性试验时, SPD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 SPD 持续通过每一档试验电流等级时,都应能达到热平衡或使其分离装置动作;

注:当电流持续通过 SPD 时, 10min 内其温度的增加值小于 2 ℃,则认为达到热平衡。

b ) 在试验期间, SPD 的表面温度应始终低于 120 ℃;分离装置动作后在 5min 内, SPD 的表面温
度应低于 80 ℃。

c ) 如果 SPD 的分离装置动作,则对应 SPD 施加 2U c 的工频电压,持续 1min ,此时应无超过
0.5mA r.m.s 的电流流过 SPD 。

表 10 热稳定性试验电流等级

序号

1

2

3

4

5

6

试验电流等级 mA r.m.s

5000

2500

1000

320

80

20

6.5 二端口 SPD 及带独立输入 / 输出端子的一端口 SPD 的附加要求

6.5.1 电压降

a ) 二端口交流 SPD 的 L-N 之间通过电阻性的额定负载电流 I R 时,在稳定条件下,同时测量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 2 %。

b ) 二端口直流 SPD 的 V + -V - 之间通过电阻性的额定负载电流 I R 时,在稳定条件下,同时测量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 0.5% 。

6.5.2 负载侧电涌耐受能力

二端口 SPD 的负载侧应能承受制造商规定的电涌电流的冲击。试验结果的合格判据同 6.3.4 。

6.5.3 负载侧短路耐受能力

在负载短路的条件下,二端口 SPD 应能承载制造商规定的短路电流。预期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应根据表 11 给出。试验结果的合格判椐如下:

a ) 试验过程中,短路电流应在 5s 中断开,薄绵纸或粗绵布应不着火。此外,不应有爆炸或对人身或设施的其它危害发生。

b ) 如果分离装置动作,则对应 SPD 施加 2U c 的工频电压,持续 1min ,此时应无超过 0.5mA r.m.s 的电流流过 SPD 。

3 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雷电接地研究历史和现状 The past and present researches in lightning and earthing in China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 Consulting Institute

1962 年在工程设计中,针对通信工程遇到的雷害问题,邮电部设计院就开始了防雷接地的研究,翻译了大量的防雷接地的技术资料。

1972 年邮电部设计院成立了以通信防护(防雷、防强电、 电磁兼容、无线电防干扰 )为主的研 究所。

1974 年组织国内 14 个部委参加的长沙通信大楼的雷电实验研究。

1986 年编写了 YDJ26-89 《通信局 ( 站 ) 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1991 年成立了中国电信总局通信防护技术维护支援中心,负责全国电信系统通信防护技术的支持工作。在电磁兼容和防雷领域在国内外有相当的知名度,承接的部科研项目多次获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的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与国内外学术结构、著名的防雷公司及专家有着广泛的联系。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9 年由中国电信总局通信防护技术维护支援中心组织了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全国防雷接地研讨会。

1997 年邮电部邮部 [1997]238 号文件《关于在邮电通信局站停止使用“消雷器”的通知》

1998 年 IEETC81 组的首席代表、 IEEE 主席来郑州与从事防雷的技术人员专门进行了防雷技术交流。

1999 年中国电信 [1999]1243 号文件《关于通信局(站)防雷工作的紧急通知》。

1988 年至今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通信大楼、中心枢局、微波站、数据局、市话局、模块局、接入网站、卫星地球站、移动通信基站、移动通信交换数据局的防雷问题。

附录 1 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的测试系统 The testing systems of The center of Communication Produces Lightning Protection Supervisal and Test of MII

信息产业部通信产品防雷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防雷性能实验室)的情况 : 原邮电部设计院 1993 年 开始筹建全国最大的低压系统的雷电实验室(利用 1975 年已经采购的雷电发生器的器件), 1993-2002 年投入资金千万元建成了高压实验室,其中在 1997 、 2000 、 2002 年每次都有新的投入和设备的更新,其中:
1 ) 10/350 μ S 波形的雷电流可达 50kA ( 10/350 μ S 冲直击雷击电流发生器是国内第一台描述直击雷产生的雷电流波形的系统, 2002 年更新后, 10/350 μ S 波形的雷电流可达 100kA ) ;
2 ) 8/20 μ S 波形的雷电流可达 300kA;
3 ) 组合波( 8/20 μ S 、 1.2/50μ S)其中 1.2/50 μ S 为 50KV 、 8/20 μ s 为 25kA ;
4 ) 拥有 10/700 μ S 、 10/1000 μ S 及 1.2/50 μ S 的雷电波冲击电压可达 500kV ;
5 ) 拥有国外最先进的网络测试分析仪。
    且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分析处理系统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该通信防护高压实验室拥有的雷电及强电测试系统目前是国内最完善的,是信息产业部指定的雷电检测部门。 2000 年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证, 2001 年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通信产品防雷性能实验室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可。

编辑:wml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