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2022年06月16日16版
提升空间天气服务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庄国泰
在从太阳到地球的日地空间中,发生的空间天气事件会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正常运行及可靠性,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典型非传统安全因素。
2002年6月中国气象局成立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承担我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发布和应用服务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空间探索利用日益广泛,空间天气监测预报服务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应用服务效益显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空间天气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继续为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空间天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二十年来,我们矢志不移坚持自主创新,逐步破解空间天气监测预报服务难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服务国家到服务全球,建成了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空间天气业务体系,气象工作的领域从地球大气拓展到日地空间。
致力监测精密,基本形成天地一体化空间天气监测格局,实现从太阳爆发到地球空间环境响应“全过程”的自主观测。依托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装载了10类26台(套)空间天气监测仪器,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地基空间天气观测设备84台(套),初步实现了对太阳、地磁、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重要参数的业务化监测,特别是风云三号E星实现了国内首次对太阳的太空成像观测。
聚焦预报精准,形成了以定量预报为主的空间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整体与国际水平相当。已具备对日地空间关键要素做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预警和现报的能力,形成全链条业务体系,对指定在轨航天器飞行路径具备随时发布碎片交会预警的能力。太阳和地磁活动的主要指数及空间天气事件预报准确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紧扣服务精细,建立了专业化空间天气服务系统,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效益日益显著。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形成了航天、民航等稳定的专业用户群体,服务领域不断扩大。2021年11月16日,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第四个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在中国气象局挂牌运行,正式为国际民航飞行业务提供全球空间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信息。
协同科技创新,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平台,为我国乃至全球空间天气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有力支撑国家在空间天气领域的顶层设计,帮助多个部门建立空间天气业务,打造了我国空间天气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技术转化和应用平台,协力推动我国空间天气科学发展。2009年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共同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空间天气业务协调机构的联合主席单位。
推动新时代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随着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提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探索利用空间的活动越来越多,空间天气灾害事件对我国先进技术系统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影响也将更加凸显。近40%的航天器故障与空间粒子辐射和热层天气有关,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在电离层天气变化期间性能会下降甚至失效,飞机跨极飞行通信和精密进近着陆会受空间天气影响,长距离输电网络在地磁扰动期间会出现故障。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空间天气服务。
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新型安全领域,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空间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越发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需要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不断提升空间天气业务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空间天气灾害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最大限度地减轻空间天气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我们国家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重要贡献。
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有重大科学意义。宇宙浩瀚,太空苍茫,认识和掌握空间天气变化规律是太空活动的重要保障。从“神舟”“嫦娥”到“天宫”“天问”,捷报频传的航天等重大工程靠的就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唯有将科技创新作为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才能进一步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和信心,更好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实施。
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对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天气工作事关航天、航空、能源、通信、导航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就必须部署在哪里。一场小型地球空间暴可致近40颗星链卫星坠毁,在极端空间天气灾害事件发生可能性明显增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提升空间天气业务能力。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推进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之所需,力之所向。站在新征程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推进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空间天气业务应用效益。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要建设空间气象观测网,发展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能力建设。
根据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将有效提升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的空间天气业务能力,建成“全时空、多要素、多领域”空间天气业务系统,提升天地配合、全球覆盖的空间天气观测能力,建设第一代“全链路”日地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形成面向航天、航空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提升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能力。完成天地一体化空间天气监测体系设计,初步实现中国区域大气-空间无缝隙监测能力;建成智能规范的空间天气预报系统,实现对空间天气因果链关键节点主要参数的主客观融合预报,提升预报准确率;结合服务导向和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航天、航空、通信、导航等重点领域的空间天气专业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空间天气灾害防御减缓研究。深化探究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极端空间天气灾害事件,以及人类和自然系统暴露度、脆弱性。聚力攻关,在航天、航空、通信、导航等领域的空间天气灾害防御减缓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和世界气象组织空间天气协调机构联合主席单位作用,共同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与共同利益。
三是推动空间天气学科系统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建立跨部门空间天气事务协调机制;通过各类创新平台以及国家或部门的科研计划等,构建多方支持的应用研发机制;创造有利政策环境,让更多优秀空间天气业务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空间天气应用互通互融工作模式,与用户部门和国内外科研力量携手合作。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气象局将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继续拓展气象业务的新空间,不断开创空间天气的新格局,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庄国泰,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06月16日16版
编辑:闻歌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