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大气层上已经出现了一个洞,并且向地球喷出一股太阳风流,预计到达地球的时间为:7月15日或16日,也就是说,到时有可能发生小地磁暴和高纬极光。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在7月14日拍到了这个洞的开口:

在太阳周的下降段中,冕洞更爱骚扰我们地球

这是一个"冕洞"--在那里,太阳磁场变成开放磁场,太阳风可以逃逸出来。冕洞在极紫外SDO图像显得很暗,是因为通常在那里的等离子体逐渐变热后逃走了。快速(750~800 km/s)而稀薄的等离子体连续不断地从冕洞吹出,这些快速流与它前面的慢速流相互作用生成共旋作用区CIR。

有确凿证据表明,太阳风晨昏电场驱动了强磁暴。目前已经知道,至少有两种基本机制可以在行星际介质中造成持续较久的晨昏电场增强,它们是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和共旋作用区(CIR)。日冕物质抛射(CME)是脉冲型太阳/日冕抛射,他们发生在太阳周极大黑子期附近。CME抛射到行星际空间后就是ICME了。而在太阳周的下降段,冕洞逐渐占据优势,它从极区一直伸展到赤道地区,冕洞连续发射快速等离子体,形成CIR。

今年4月份,NASA和NOAA的研究人员对太阳周期发布了新的预测:当前的太阳极小期将变得更小,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会达到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目前还处在太阳周的下降阶段中,太阳活动不活跃,但是有冕洞在,我们还是有机会可以看到极光的。(国家监测预警中心 杨亚芬 撰稿,参考资料:(1)http://www.spaceweather.com/,(2)《日地环境指南》,上出洋介、简进隆编著,徐文耀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