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出资所打新井
今年,南充市市辖三区成为全省干旱监测榜单中唯一特重干旱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从2013年3月27日14:00起,启动《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南充市顺庆区水务局获悉,目前,顺庆区正处抗旱救灾的攻坚阶段。记者随后实地走访了顺庆辖区受灾最重的7个乡镇,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状况。
旱情 半挑水供全家一天
在去往顺庆乡镇的车上,一路可见干涸的农田水塘和太阳炙烤下耷拉的焦竹。
“我活了70多年了,今年这样的干旱我还是头回经历。”韩维谦家住顺庆区搬罾镇石庙子村,今年已经72岁了,韩大爷说,由于天干少雨,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家里自打的钢管井就很少能压出水。后来,村上开始统一组织抽水,但算下来每户人最终只能分得一桶水。“每次我都是担一条挑桶去,接半挑水回。”韩大爷说。
对于这半挑水的利用,韩大爷一家4口可谓“省之又省”。一小盆水要重复用来洗一天三顿的锅碗;家里的洗衣槽将近3、4个月没有排上用场。
搬罾镇镇长周彦说,自干旱以来,全镇庄稼受损面积达7110亩,4390人饮水困难,牲畜受灾764头(其中包括猪655头、牛109头)。据了解,像搬罾这样的旱情,在顺庆辖区的乡镇中也较为普遍。
救灾 村长自掏腰包打井
令村上村民最为高兴的事,莫过于每天早上去村长家接水。在距离村长屋后不到五米的竹林坡里,有一处覆盖着透明塑料布的地方,这就是4月份才刚刚完工的一口新井。而这口井的诞生,还得益于村民们的“好村长”,何健。
何健今年48岁,是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任石庙子村村长3年。今年春节过后,眼看着村民用水日益困难,他主动找来村里的老党员韩大爷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决定挖新井。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大家有水可吃,何健在跟妻子谢明芳商量之后,将家里现有的所有存钱用来打井,这其中包括有去年儿子新婚时收的礼金,以及乡上卫生院发的几百元奖金,共计16000元。就这样,一口深约42米的新井顺利完工。新井的出水量较之老井大多了,一天可以抽上8个小时的水。至此,韩大爷每天挑来一担桶,总算可以装得满满当当。
转型 12亩秧苗当“备胎”
转变生产方式,成了各乡镇减小生产损失的一条有效渠道。在顺庆区芦溪镇11村8社,记者看到,原本大片大片的农田,现已变成了玉米地,但绝大部分生长良好。正在田间补苗的赵大叔告诉记者,往年这田都是用来种水稻,“今年久不来雨,就连育的秧苗都干死完了,只能该种点玉米了。”
据芦溪镇镇长罗渊说,像这样临时换种,旱地旱治的例子在其他村社也并不少见。玉米地、黄豆地、南瓜地等一大批旱地作物取代了水田作物。
在顺庆区大林乡乡村公路一旁,一片绿油油的秧苗田格外显眼,与不远处干涸的农田形成巨大反差。原来,这块“绿洲”是乡政府特地培植的一批候补秧苗。
据大林乡人大主席吕思双介绍,目前,乡上大面积的田都处于空置状态,只有等待升钟水库放水至此,或者是天降大雨。“为了保证来水后有秧可栽,乡政府特地出资,选择靠近堰塘等有条件的地方,集中补育秧苗12亩,预计能保证全乡1200余亩农田的后续补种。”
预防 水库大坝忙整治
4月28日,晚上6点过,在顺庆区灯台乡五星水库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仍在加班加点地进行水库大坝防漏加固的工作。
“水库的蓄水量不仅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也要受渗漏量和蒸发量的影响。”随行的水务技术人员解释说,做好大坝的硬化,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水量的渗漏损失。同时,“大旱之后必大雨,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后面可能发生的汛情,大坝维修正好为此做出准备。”目前,大坝的迎水面工程现已基本结束,紧接着是背水面的硬化。据悉,像五星水库一样正在予以加固的水库,全区还有5处,预计都将赶在5月底之前先后竣工。
在顺庆区金台镇董家院村、辉景乡洪武沟村、潆溪街道办事处等工地,顺庆区水务局组织的饮水安全工程正在火热施工中。打井、建泵房、修高位水池、开挖管沟、敷设管网等各项工作都在加紧开展。(记者 刘娜娜 摄影 刘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