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筹雨洪资源,是科学防汛的新理念,反映了中央统筹人与自然等五个统筹新观念在防汛中的具体运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为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各地在水库防洪调度中对汛限水位的设定普遍较为保守,不仅汛限水位设得低,而且汛期也不敢多蓄水,有的甚至在汛前就大量弃水,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水资源,结果主汛期过后干旱缺水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水利工程防洪标准的提高,水利通信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气象预测预报水平的提高,为科学调度洪水,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率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近几年,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很好效益。如河北省邯郸市水利局在2000年7月发生的两次较大的降雨过程中,精心调度,采取蓄、泄、引、补“四管”齐下的方式,果断引水、蓄水,既战胜了洪灾,又为城乡供水储备了较多的水源,做到丰蓄枯用,全市共蓄水332亿立方米,从境外调、引蓄水1亿立方米,补给地下水6亿立方米。专家认为,在水库调度上应敢于解放思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防洪调度方案,使雨洪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2003年梅雨期间,湖北全省水库安全平稳泄洪,削峰78%,排涝泵站提水入江102亿立方米,保住了基本农田。在洪涝转干旱的节骨眼上,抢引外江水,留住内湖水,抓住水库洪水尾巴,全省增加雨洪资源12亿多立方米,使抗旱工作比较主动。去年汉江秋汛,科学调度丹江口水库洪水,使最大泄洪量控制在1.2万立方米/秒流量以内,保证了下游防洪的安全。实践证明,准确预报、科学调度,对于有效控制洪水,合理配置洪水,减少损失,掌握主动,汛期保安,汛后抗旱,至关重要。

其实,雨洪既是灾害,也是水资源。因此,不能一遇到雨洪,就看成猛兽,就对抗,就全部白白放入大海;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调度,适当把一部分雨洪资源利用起来,从而形成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摘自《气象知识》200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