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片来源:新华网

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气象报记者李伟报道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许,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气象部门为此精细策划,提前演练,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提供主动周到的保障服务。

为做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航天气象保障任务,中国气象局积极协调组织,提前组织各职能司、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心、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兰州中心气象台等单位针对军方需求,编写《“天宫一号”航天气象预报服务保障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预报服务产品的研发。

6月中旬,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陶健红亲自带队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进行调研,了解军方需求,并且承诺尽最大努力提供航天气象保障。

9月17日,气象部门派出前方保障组入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军方气象台一起工作。18日上午8时,前方保障组发布第一份专题保障服务材料。同时,由中央气象台、兰州中心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心、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后方保障组,全力为前方保障组提供各种气象资料及预报服务。

为完成这次空间天气保障任务,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使用了业务化的自主数据,助力“天宫一号”发射,弥补了以往缺少自主观测数据、对国外数据过分依赖的不足。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利用风云二号、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空间天气监测数据,以及地基太阳射电望远镜、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电离层垂测仪、GPS监测网络等及时准确地监测空间天气,预报可能对飞船造成影响的太阳风暴事件,并向航天部门提供准确的服务产品。

“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期间,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还将依靠我国自主的业务观测数据和实时稳定的空间天气业务体系,为飞船的运行提供给力的空间天气保障。

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通过视频、电话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会商30余次,对外发布“天宫一号”专题预报服务材料21期;针对发射窗口,提供17-22时逐小时的天气预报,成功完成飞行器的垂直转运、燃料加注以及发射窗口等气象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