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能否有效地开展救灾工作事关重大,而天气对能否顺利实施救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气象局根据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气象服务,重点加强了气温、天况、风力风向、大气含氧量、海拔高度、救灾沿途天气等的预报分析,给抗震救灾提供了可靠决策依据。
天气对能震后救援有重要影响
温度。地震发生后,一般是房屋倒塌、民无居所,甚至在残砖瓦砾下还埋着亟待救援的人和亟待清理的尸体。温度高,极易消耗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体力,尸体容易腐烂,细菌易滋生。温度低,也会给露宿野外的群众带来不便,在缺少御寒物资的情况下容易感冒、冻伤。感冒后,在高原地带还会引起肺气肿等高原疾病,会危及生命。
降水。地震发生后,出现降水天气是最不利的。不仅给缺少帐篷等物资的群众带来不便,而且会给交通等带来影响,路面泥泞或者结冰、积雪,不利于开展救援工作。降水天气出现时,往往会出现雷击、低温等天气,对救灾影响较大。而且降水对面临险情的水库等更是雪上加霜。
大风。大风天气对救灾也会带来影响,大风吹起的沙尘使灾区和救灾沿途能见度极低,不利于救灾,也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地震后,很多群众在野外用火,加之帐篷等都是易燃物品,容易引发火灾。在青海玉树地震后,青海省气象部门立刻加强了对大风天气的预报。
大气含氧量。大气含氧量在平原地区对救援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在高原,大气含氧量对救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很多救援队都是从平原赶来的,对缺氧等高原反应很难适应,影响救援进度,甚至会影响救援队员生命安全。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距省会西宁800公里,东西长738公里,南北宽406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大气含氧量和海拔高度有关,在此次青海抗震救援气象预报中,青海省气象局也特别注意了这方面的预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