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网球也要挑季节?不是没有道理。网球场上不大常见骨折、流血、脑振荡等严重事故,肌肉的拉伤扭伤却是很普通的事情。导致这些损伤的原因很多,天气也是难辞其咎的一个。

·高温天时,打球疲累

在炎炎夏日进行体育运动,很容易造成脱水、热痉挛、热衰歇、中暑等现象。其中脱水是最常见的了。炎热的天气使身体大量出汗,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当失去的体液占人体体重1%以上时,就是脱水。普通人脱水达到3%就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出现热疾病症状。对网球运动员来说,脱水5%依然正常。但如果脱水程度继续加大,超过7%,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夏日炎炎似火烧的时候,打网球实在不太明智。如果一定要打,及时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保障。

·冷湿季节,打球辛苦

打网球比较常见的就是肌肉拉伤了。肌肉拉伤的原因很多,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到位、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过度负荷使肌肉的机能下降、技术动作错误等等,都可以造成肌肉拉伤。但外界原因也不可忽视,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一样会引起肌肉拉伤。

·气温适宜,打球轻松

除了肌肉拉伤,寒冷的冬季去打网球,如果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运动,发生抽筋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抽筋学名叫“肌肉痉挛”,最容易发生在小腿和脚底,主要是由于肌肉兴奋性过高引起。冷风刺骨时,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兴奋性会提高,很容易抽筋。但高温天打网球,剧烈运动后身体的电解质随汗液大量丢失,也会导致抽筋。因为电解质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兴奋性也会提高。所以,打网球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保暖,加强身体耐寒力,并且及时补充电解质,才能预防抽筋的发生。

天气太热,打网球不适宜;天气太冷,打网球也不方便。看来,凉爽干燥的秋季是最适宜进行网球运动的了。“有老天帮忙,胜利是我的!”

近几年,网球界有两个问题困惑着人们:为什么美洲网球骁将难夺欧洲冠军?而欧洲球手难登美洲宝座?

原来,网球场有硬场和软场之分,硬场有草地球场和沥青面球场两种,软场是指泥场。温布尔顿是草地网球赛,全美公开赛中心一号场是沥青场地,而全法公开赛却是在泥场上举行。在硬场上比赛,球的反弹性能强,有利于炮弹型发球和猛烈抽击的美国型选手——以力和速度为主。在软场上击球,球的反弹性能差,有利于习惯在泥场作战的欧洲型选手——出球落点恰到好处,球反弹时带下垂性。因此,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选手,历来分别在硬场或软场上称霸。

网球比赛的胜负,除了个人技巧、竞技状态外,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在一定程度上又会成为主要因素。历史上有一场欧美选手的争霸战是天气起了主导作用的最典型例子。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新崛起的网球明星梵恩斯在温布尔顿大赛上横扫各路英雄,夺取冠军。其中他胜法国第一高手柯显的一场球,更是摧枯拉朽,以直落三盘取胜。事隔一个月,他和柯显在全法公开赛上又相遇了(请读者注意,这不是在草地场上打球,而是在泥场上竞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必有一场恶战。然而,大多数人预测梵恩斯仍能取胜。理由:梵恩斯正当年青,一个月前轻松取胜过柯显,士气正旺,柯显已入迟暮之岁。果然,梵恩斯虽不像一个月前打得那么轻松,但还是拿下了前两盘。到了第三盘,起初仍是梵恩斯领先,大家认为柯显应无回天之力——输定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片乌云突然飘来,随之一阵大雨……比赛被迫中断。等雨过天晴继续比赛时,场上形势也突然逆转,梵恩斯刚才的炮弹式发球和有力的抽击不知怎么了好象失去了效力。难道是这场雷雨把梵恩斯的锐气“吓”走了?否,原因呢?由于比赛场地是泥(软)场,经过雨淋,球的反弹度降低了许多,使得梵恩斯难以发挥“炮弹”式的特长;相反,柯显经过调整心态,稳住了阵脚,以绝妙的落点球控制住了比赛,终于胜了关键的第三盘。第四盘,优势仍在柯显一边,柯显继续获胜。到了决胜盘,观众认为柯显乘胜追击可以报一箭之仇了,哪知球场又起风波:场地在太阳的一段时间照射后渐渐干了起来,球的速度恢复了原状,梵恩斯的重磅发球和猛抽猛杀重显威力,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了。岂料,天公不作美,又是一场阵雨,雨后决战,柯显在老天的帮忙下靠刁钻的落点重新控制住局面,取得了这场球赛的最后胜利。正是:天公几度下雨来帮忙,老将峰回路转终雪耻。通过这个典型事例,大家可以知道网球比赛特别是泥地赛和天气的关系是何等密切了。

据说,现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为了避免类似“事件”,专门雇用了20几名大学生,在场内边看球,边服务。若遇雷阵雨,20几位大学生立即把油布盖在网球场上,等雨止后再掀开,以保证球赛在不变“质”的场地上继续进行,这真是随天应变的土(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