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渍涝灾害类型

2010-03-24 15:54:28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字体

涝渍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形成渍灾。但涝和渍灾害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故而统称为涝渍灾害。
涝渍灾害的形成与地形、地貌、排水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平原坡地、平原洼地、水网圩区、山区谷地、沼泽地等几种类型。

(1)平原坡地型
平原坡地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或洪积平原,地域广阔,地势平坦,虽有排水系统和一定的排水能力,但在较大降雨情况下,往往因坡面漫流或洼地积水而形成灾害。
属于平原坡地类型的易涝易渍地区,主要是淮河流域的淮北平原,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与辽河平原,海滦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等,其余零星分布在长江、黄河及太湖流域。

(2)平原洼地型
平原洼地主要分布在沿江、河、湖、海周边的低洼地区,其地貌特点近似于平原坡地,但因受河、湖或海洋高水位的顶托,丧失自排能力或排水受阻,或排水动力不足而形成灾害。
沿江洼地如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受长江高水位顶托,湖北省平原洼地总面积达127.2万hm2;沿湖洼地如洪泽湖上游滨湖地区,自三河闸建成以后由于湖泊蓄水而形成洼地;沿河洼地如海河流域的清南清北地区,处于两侧洪水河道堤防的包围之中,易涝耕地亦达64.3万hm2。

(3)水网圩区型
在江河下游三角洲或滨湖冲积、沉积平原,由于人类长期开发而形成水网,水网水位全年或汛期超出耕地地面,因此必须筑圩(垸)防御,并依靠人力或动力排除圩内积水。当排水动力不足或遇超标准降雨时,则形成涝渍灾害,如太湖流域的阳澄、澱泖地区,淮河下游的里下河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滨湖地区等,均属这一类型。水网圩区型涝渍灾害主要发生在淮河、长江和珠江流域。

(4)山区谷地型
山区谷地型涝渍灾害分布在丘陵山区的冲谷地带。其特点是山区谷地地势相对低下,遇大雨或长时间淫雨,土壤含水量大,受周围山丘下坡地侧向地下水的侵入,水流不畅,加之日照短,气温偏低而致涝致渍。

(5)沼泽湿地型
沼泽平原地势平缓,河网稀疏,河槽切割浅,滩地宽阔,排水能力低,雨季潜水往往到达地表,当年雨水第二年方能排尽。在沼泽平原进行大范围垦殖,往往因工程浩大,排水标准低和建筑物未能及时配套而在新开垦土地上发生频繁的涝渍灾害。我国沼泽平原的易涝易渍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黄河、淮河、长江流域亦有零星分布。

查天气,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wmlin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相关新闻

更多>> 生活旅游

  • 冬至大如年 北方食饺子南方吃汤圆
  • 冬至养生宜遵循“冬藏”原则
  • 天寒地冻 怕冷人群应如何改善?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