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生态重任,推进海绵建设”。进入年末,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迎来“大考”。12月19日—21日,由上海市政总院总工张辰带领的专家组莅临我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现场核实工作。三年的试点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域化、自然化和本地化。至目前已初步实现建设西北半干旱地区具有青藏高原区域特色海绵城市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路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不仅使西宁的城市面貌更美、生态环境更优、人居环境更佳,更重要的是海绵理念与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深度融合,“大生态、大海绵”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理念并深入人心,成为西宁人可感可触的生态红利。
徜徉“海绵”中市民很幸福
新宁桥以西,湟水路以东,海西路以南,西山以北,全市21.6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都有海绵的“身影”。作为我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民生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颜值的提升,对市民绿色生活带来的种种益处不言而喻。“海绵城市建设已由试点区向中心城区、副中心和三县拓展,海绵建设在市域范围展开”“80多个老旧小区通过海绵改造旧貌换新颜,10余万居民直接受益,获得百姓点赞”“城市积涝逐步消解,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据悉,我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绿色发展和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大生态、大海绵理念融入建设,构建“山、水、城”一体共治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至目前,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完成建设项目228项。走进西宁市植物园、解放渠、火烧沟、湟水河湿地公园和部分小区、街道,到处是“海绵体”,徜徉其中,市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海绵”很给力
据介绍,海绵城市建设对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最“给力”的。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治理先行,突出建设重点,建设生态绿城,营造安全亮丽的绿色屏障。构建“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启动绿芯规划建设,打造“生态山水城市”骨架,打造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项目等,城市安全指数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建设方面完成河道治理113公里,治理小流域144条,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清水入城”……蓝绿交织的雨洪蓄滞体系初步形成,城市沟谷型景观和开放生态型绿廊已然显现。
按照“街头增绿、道路扩绿、片区建园”的思路,我市推动城市绿色海绵体建设,通过山体、公园、湿地、城市绿道等大海绵系统的建设,地表植被增加,水涵养能力提升,土壤水分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海绵试点建设助力我市荣膺水生态文明城市。“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水系统治理画卷在河湟谷地徐徐展开。
西宁市将全域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可喜变化,共享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城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考核中,专家们认为我市海绵试点建设成效明显,要总结经验,加快项目推进,形成西北地区海绵城市的样板典范。据介绍,我市将以海绵试点成效为经验,按照“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实施西宁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推广。(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