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平方米到12.5平方米 西宁人均有座“小公园”
建在百姓家门口的小花园和绿地让市民出门就见绿、连续5年西宁空气质量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生态环境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今年是西宁市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冲刺之年,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西宁在发展理念、产业路径、城市风貌、制度环境四个领域率先启动样板城市建设。
“请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运动。”10月15日一早,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行知公园内,播放着广场舞音乐前奏的温馨提示。
今年55岁的李西平,每天早上和傍晚都会在行知公园跳广场舞,从2018年到现在,李西平已经跳了两年时间。在这座以“歌舞青春”为主题的公园里,跳广场舞和打太极拳的两个晨练队伍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以前没修凤凰山路的时候,这条去往西宁野生动物园的路只是一条小路,路边也没有小公园,想出门散步都找不到地儿。”公园里,李西平踏着音乐节拍,步伐轻盈,满脸笑意。她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3月,行知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她便和附近的一些居民在这跳起了广场舞,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这样的公园不仅能让居民出门见绿,还能休闲娱乐。这几年,大大小小的公园遍布西宁城区每个角落。据西宁市3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西宁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首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1%,是全省的4.8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2平方米提高到12.5平方米,相当于每人有一座“小公园”。
建设百姓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是西宁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一个缩影。而改造人居环境,拓宽城乡绿色空间则是西宁市的又一大手笔。
曾经,一说起苦水沟,就让人们想到那个阳光照不进、垃圾到处堆的臭水沟,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经过三年的改造,苦水沟被建设成为一座开放式的城区精品公园。
不仅如此,在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进程中,西宁市先后建设规划面积达21700公顷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将436公顷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相当于每年放弃170亿元的工业产值。
今年7月18日,西宁园博园一期开园迎客,开园当日,3万人纷纷前往“打卡”。曾经的工业用地,成了如今的城市后花园。“生态似水,发展如舟”,西宁加快建设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借助青海作为锂电资源大省的优势,近年来,西宁市锂电产业在产业配套、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具备了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比亚迪、中复神鹰、泰丰先行、时代新能源……一个个企业落户西宁。
今年下半年,西宁市在锂电产业上瞄准储能电池市场,建成时代新能源二期和比亚迪PACK(一般指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生产线,推进宽温锂电池、诺德铜箔扩产等项目建成。
与此同时,西宁市积极推动城市功能形态品质优化提升,坚持蓝天、绿水、青山常在,通过深入推进湖长制、“河湖清”建设行动、岸线综合治理等,初步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融入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西宁市河道治理也由单一治理逐步向深度治理、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生态补偿调节作用显现,南川河径流水量明显增加,湟水流域(西宁段)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发展。“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美丽画卷向市民徐徐展开。(范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