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变绿了,一改曾经的模样!
初秋的西宁依然满眼绿色,南北山是绿的,湟水河畔是绿的,街角、公园、广场到处是绿的……
熟悉了解西宁的人都知道,种下并留住这些绿色对于这座干旱缺水、生态恶劣的青藏高原城市,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从7.2%到79%,寸草难生的荒山变成绿树成荫的南北两山;从春秋季“尘满面”的昔日,到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的如今;从干旱缺水、植被缺少的曾经,到率先在西北地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如今……西宁人用汗水、心血和智慧,打破了人们对西部高原城市缺林少绿的偏见,实现了生态逆袭!
把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园主题,用6540亩工业用地建设西北地区首个国际园林博览园……一个又一个创新举措的实施,展现出西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雄心、决心和信心!无处不在的绿色风景正在为西宁增添活力!
在前不久我市召开的2019年度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晓指出,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绿色已经成为幸福西宁的发展底色,美丽已经成为幸福西宁的品位格调,生态已经成为幸福西宁的竞争优势。
出门可见的城市绿景、绿树掩映的美丽村庄、灌乔编织的生态廊道、层峦叠翠的座座青山,让西宁人越来越爱这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
从7.2%到79%,创造绿色奇迹
在老西宁人的记忆里,西宁南北两山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光秃秃,夹在两山之间的西宁城,饱受风沙之苦。
“打我记事儿起,村子周边的山就是光秃秃的,连草都不长,经常发山洪。”86岁的老人谢国明说,大伙儿既盼下雨,又怕下雨。“庄稼人几亩山地,靠天吃饭,小雨有口粮,大雨要人命啊!”
西宁南北两山山势起伏,沟岭相隔,地形破碎,岩石裸露,土壤贫瘠,年平均气温只有5.8摄氏度,年均蒸发量是降雨量的近5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切实改善西宁地区生态环境,全市开始进行植树造林,到1989年,经过40年的努力,西宁南北两山造林实际保存的面积仅占两山总面积的7.2%,仍然植被稀少,春天风吹沙起,夏季暴雨成洪,荒山秃岭围城的恶劣自然环境并未得到改变。
正因为缺绿,高原人民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绿意;因为爱绿,西宁人民从未停止追寻绿色的脚步。
1989年起,一场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绿化战役打响!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定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成立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总指挥由历任省委书记或省长担任!30年来,领导虽然变了,但绿化南北两山的决心、信心和热情不变,一茬接着一茬干。南北山绿化面积达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年降雨量增加了将近50毫米,据估算,南北山森林每年可滞尘7.5万吨,比1989年滞尘能力提高了7.2倍,对西宁扬沙天数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水源涵养功能得以增强,南北山成为城市近郊两道牢固的生态屏障,成为全省生态绿化建设的典范。
“我在西宁住了好几年,深有体会,西宁的山绿了,天蓝了,风沙少了,山洪没有了,水土流失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少了……这就是绿化带来的成果。”来自河南的李雅说,有几天早上起床后,她注意到,大晴天的,家里的窗户玻璃上竟挂着水汽,这在以前的西宁是闻所未闻的。
园博园城市新绿标在崛起
园博园,西宁城市的绿色新地标正在崛起!
整地、栽树、挖湖、造山……用6540亩工业用地建起(西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惊艳蝶变,正发生在甘河工业园区西区北端的那一片土地上!
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强化和保持生态动力,我市关停并转一些高污染企业,把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相当于放弃了每年170亿元的工业产值。
市委市政府按照“边申办、边建设”的总体部署和“三年现雏形,五年显形象,继续锲而不舍申办园博会”的总体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园主题,挑战高寒干旱地区建设园博园的极限,把建成西北地区首个园博园作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标志性工程。
园博园工程建设一经启动,就备受全市人民瞩目!因为极其关心、关注这一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的示范性工程,许多市民不约而同来到园博园建设工地,拿着“长枪短炮”记录这里的点滴变化。来自大通的尚云海已不是第一次来园博园建设现场了,“咔嚓咔嚓”,他不停地按动着手中相机的快门,定格每一步西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步伐。
“我要喝彩,西宁的这些决策真棒!”市民庞中国对记者说:“我要为市委把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园博园、用于生态建设而喝彩。我们向往蓝天碧水,不追逐炒地皮赚得黄金百万,我们赞赏市委为百姓、为子孙留下一片片草地绿荫的举措。”
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进程中,西宁一处处寸土寸金的地块,一片片土地被“留白增绿”,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不断得到提升。
西宁也有了自己的“江南水乡”
六个湖泊宛如六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北川大地上;24座各种形状的桥梁如同绸带连接起一个个湖泊、小岛;28组雕塑讲述西宁历史变迁故事;宁静的湖畔由10峰骆驼、4匹马、3个人(雕塑)组成的驼队“前行”,耳边仿佛响起丝绸之路上悠悠的驼铃声……
眼前的风景让72岁的丁阿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赞叹说,“真是太美了!太难以置信了!曾经的荒地、垃圾滩竟然变成这副模样,现在这里水清岸绿,有点像江南的风光。”
2018年9月28日,经过5年建设、规划面积达173.5公顷、比四个人民公园大的北川河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当北川河湿地公园神秘面纱揭开的那一刻,千千万万百姓在这里触摸到了自然的神奇美丽,触摸到了幸福生活的源泉。
北川河湿地公园的开放不仅仅吸引了人,一群群水鸟也选择在这里栖息。“水里的鱼虾多了起来,湖面上野鸭、白鹭这些野生鸟类也越来越多了。”家住城北区陶家寨新村的刘广年说。
天蓝地绿这样的西宁太美了
“当高原绿遇上西宁蓝,简直要美炸了!”“梦中那令人心醉的蓝色,居然与我紧密拥抱了!这次拥抱的不是海洋,而是西宁的天空!”在微信上,首次来西宁的游客刘念慈这样说道。
驰而不息的蓝天保卫战,不断刷新着西宁近年来的蓝天纪录。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的一组数字显示,截至7月20日,未剔除沙尘天气影响,我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5%。
蓝天白云的背后,是我市坚持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六大建设行动取得的成果。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让市民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我市制定印发《西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任务分工方案》《西宁市扬尘污染管控实施办法》《西宁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专项行动方案》,狠抓“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等措施,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每天清晨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一整天人都是精神的。”说这话时,正在中心广场晨练的大爷李国富满脸洋溢着幸福。
绿色让西宁人感受浓浓幸福味道
绿色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漫步在大街小巷上,绿树成荫的城市道路为行人带来丝丝清凉,绿植环绕的生态河道成为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地方。水清天蓝景色新,曾经的愿景变成今天的风景,生活在西宁的人们已经享受到了绿色福利。
市民李军每天下班都会带着孩子在麒麟湾公园散步,碧绿的湖水映着两岸的垂柳,夕阳下湖畔满是休闲嬉戏的男女老少,“这些画面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浓浓的幸福味道。”李军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河湖清”建设行动,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证了河湖“净”“秀”“美”,切实提升了市民的环保“获得感”。2018年3月我市荣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这里初步形成以湟水河为“彩带”,湖、渠、库、湿地为“明珠”,彩带明珠交织贯通的区域性大水网系统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
“现在,南川河畔不仅有麒麟湾公园、黄河路小游园,还有长青园,环境越来越好,我真是越来越爱这座城市了。”市民胡元啸说。
【记者手记】
绿色成为幸福西宁最美底色
从不毛之地的荒岗到青山如黛,西宁实现了生态逆袭,彻底改写了“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的历史。昔日的荒山秃岭,摇身变成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休闲之地。缺林少绿的荒凉景象不见了,南北两山变得绿意盎然、鸟叫声悠扬婉转。30年的拼搏努力,30年的汗水挥洒。今天,南北山绿化已经成为高原城市生态建设的典范,成为西宁人最中意的地方。
三河六岸华丽转身,变身为绿色绸带,蜿蜒舞动在西宁大地上!一颗“绿色心脏”将跳动在我们的城市,首个西北地区国际园林博览园正大力建设!荣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湟水河水质呈现历史最高水平……
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进程中,既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发展质量。如何走好生态保护优先这条路,考验着执政者的胆识与智慧。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施策,西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打响了一场场“绿化战役”“治污战役”,全力以赴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六大建设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让绿色成为宜居宜业大西宁的最美底色。
如今,这座被2261米海拔高高擎起的城市,天蓝、水清、城绿、空气清新……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宜居。(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