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峡湿地生态持续向好引来“鸟中熊猫”
近年来,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海东市平安区驿州湿地公园、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岸边拍摄到了火烈鸟、大天鹅、凤头鸊鷉等珍稀鸟类。7月19日,记者跟随几名摄影师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附近,有幸拍摄到了被称之为鸟类中的“熊猫”——黑鹳。
盛夏的南门峡水库,在太阳的照耀下水色呈现出莹莹绿色。蓝蓝的天空、棉花般的云朵、五颜六色的野花,勾勒出的画面奇美无比,而在水库西北边的草地上只见几只黑鹳悠闲漫步。看到此景,摄影师们急忙拿出自己的“长枪短炮”快速对焦,将黑鹳最唯美的身姿锁定在镜头中。
位于互助县境内的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1217.31公顷。目前,还保持着独特的原始风貌,自然风光绚丽,植被保存相对完整,是野生动植物和各种鸟类良好的栖息场所。每年5月份进入旅游的黄金季节,公园内雪山峡谷,河流蜿蜒,草长莺飞,油菜花开,清香扑鼻,蜜蜂、蝴蝶闻香而至,游人、水鸟纷至沓来。
“近几年来,水库周边和湿地里出现的叫不上名的鸟很多,筑起来的鸟窝也很多。”经过这里的村民话语间透露出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让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好了,还让这块宝地变成了一个天然的“鸟窝”。
据悉,在南门峡湿地常年生活着绿头鸭、赤麻鸭、渔鸥等鸟类18种,隶属7目13科。据当地村民讲,这里不光有这些鸟类安家落户,在附近田间和草丛中经常能看到羽毛鲜艳的野鸡、野鸭,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鸟儿突然飞起。
资料显示,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物种之一。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全球仅存2000多只,黑鹳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有着“鸟中熊猫”的美誉。目前,青海省仅发现两处黑鹳的巢穴,其中,南门峡湿地就是其中的一处。由于湿地资源丰富,湿地公园的建设为黑鹳等迁徙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优质栖息地,这恰好证明了海东市对湿地公园保护力度的加强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不仅在互助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出现了“鸟中熊猫”黑鹳,去年,许多摄影爱好者在化隆县群科镇的黄河库区和循化县黄河库区拍摄到了2只火烈鸟。近年来,海东市对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强,环境变好,大量鸟类选择在黄河库区安家筑巢,这也是海东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
互助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主任曹选泰说,2019年,在巡护过程中,石岩上发现了鸟巢。最后对比发现是黑鹳的鸟巢,在南门峡湿地范围内开始筑巢繁殖了。“经过监测,2018年繁殖了6只,2019年繁殖了3只,由于水库边上保护得比较好,没有人为干扰,黑鹳每年都在这边觅食,黑鹳每年的3月20日从南方到我们南门峡水库,到了10月底开始从这边飞走。”曹选泰说,自湿地公园成立以后,主要以保护为主,巡护员每天巡护,不让牲畜和闲杂人员进入库区,给鸟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颜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