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
流水潺潺,两岸田野葱茏
在许多北川人的童年记忆里,昔日的北川河流水潺潺,在碧草如茵中南流而下。人们在清澈怡人的河水中尽情嬉戏、游泳、玩耍。
“那时候北川河可清了!”家住城北区二十里铺村的孙成全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川人,今年56岁的他回忆童年时光,水清鱼多的北川河几乎包含了他童年记忆里所有的快乐。
“一放假,我们就会拿着破了的麻袋捞鱼,然后小伙伴们就在河边找个人少的地方烤着吃。”虽然当时烤的鱼味道不是很鲜美,但在孙成全的童年中这是不可多得的零食。
尤其是夏季暴雨过后,北川河会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夏季洪水过后,河滩上就会有很多没来得及游走的鱼,最大的有三四斤,大家拿着袋子捡回家打牙祭。”
孙成全告诉记者,在他10岁的时候,流经二十里铺的北川河岸两旁都是田地,因为有北川河的滋润,这里的庄稼长势良好,每年都有不错的收成。此外,住在河边的人家也喜欢在浅滩洗衣服。
上世纪90年代
鱼虾绝迹,河岸雨井烟垣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里没有了乡野景色,河水不复往日的清澈,河里的鱼虾也绝迹了。
2005年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一篇《北川河何时“亮”起来》的文章,描述了当时北川河污染的现状。
文章这样书写当时的北川河:“2004年6月,笔者在朝阳水电厂进水口看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修建的引水堤,多年来已被河里的淤泥填平,宽阔的河道也仅剩一绺。进水口的闸门前漂满了杂物。在离进水口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沙石场的机器正在不停地运转。
负责看守进水口的老顾指着打捞上来的杂物说,现在上游的厂子多了,从上游漂下来的塑料泡沫、塑料袋、树枝、死猪、死狗,什么垃圾都有,泥沙也大。老顾指着不远的沙石场说,两年前这儿还是长着绿草的河滩地,如今只剩石头了。”
当时,水质监测部门监测表明,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等物质的农灌水污染了北川河。
河水被污染,给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1999年左右,北川河不仅看不到鱼类等生物,甚至不能将河水用于灌溉……
孙成全说,2000年前后,河道里开始有采沙厂,沿河的百姓开起了茶园,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进河,谁都不爱护北川河了,河水浑浊也是正常。
更让他伤心的是,赖以生存的土地长不成庄稼了。
“河水污染后,庄稼一年不如一年,最后沿河的地都撂荒了。”孙成全童年的乐园有了“伤疤”。
2013年
标本兼治,确保清水入城
为彻底解决北川河生态环境问题,西宁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的战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的发展思路,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治理目标,加大北川河综合治理。
从源头治理出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制定了湟水河支流北川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加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对北川河流域东峡河水污染防治实行属地化管理,对影响北川河水质的面源污染进行了集中整治。
同时,2013年以来,大通县大规模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始造林、种草、封山育林、梯田改造、淤地坝建设、沟头防护……经过综合治理,北川河上游大通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9.9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5.56%,极大地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减少了进入湟水河泥沙。
治理好源头,如何确保北川河清水入城?
北川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朱杰告诉记者,2013年西宁北川河段启动了“清水入城”工程。为了让北川河既有防洪功能,又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西宁市高起点规划建设,从康家桥起,将北川河由一条河道改造成为两条河道,其中老河道和内河主要打造生态和景观河道;外河是人工新建河道,主要承担的是防洪任务。
“我们在康家桥附近建设一处占地20多公顷的沉沙池,进行第一轮净化,之后按照河流北高南低的流向在湿地公园内建设了6个内湖,对水进一步净化,所以水越往下流越清澈。”朱杰说。
现在
碧水拍堤,公园游人如织
碧水东流,岸柳倒映。经过5年的建设,如今北川河成为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
北川河不仅仅是一条河了,它成为了西宁市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以“高原水城”“西宁后花园”“文化走廊”的诸多美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6月13日,阳光明媚,家住西宁城北区的王霞带着90岁的父亲惬意地行走在北川河湿地公园,看到美景还要留念拍照。
“就像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一样!”王霞说,原来这里水脏、量少,周边是荒地,现在这里水清岸绿,有点像江南的风光。
“现在的北川河比我小时候见到的漂亮!”看到北川河的变化,孙成全高兴地说,早上和晚上跳广场舞的有好几拨,附近的人都喜欢到北川湿地公园散步、玩耍。
北川河的转变不仅仅吸引了人,一群群水鸟也选择在这里栖息。“水里的鱼虾多了起来,湖面上野鸭、白鹭这些野生鸟类也越来越多了。”孙成全说。
初夏时节,行走于北川河湿地公园,碧水拍堤、绿树成行、杨柳拂岸、繁花似锦,已然成为了市民们散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幅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和谐画面正铺展而来。(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