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青海 > 青海首页 > 天气资讯

西宁:青藏高原“新花城”

【字体:   2020-06-01 09:24:16   来源: ​新华社  

湟水河穿过,南北川交汇。从高空俯瞰,沿水分布的西宁城区,犹如四块花瓣,构成一朵巨大的“丁香”。

象征吉祥幸福的丁香,是西宁的市花,见证着这座边陲古城从一千多年前的“黄沙碛里本无春”,到现在“如潮花海香满城”的历史巨变。

经过30年的绿化造林、引种养花,寄托着200多万西宁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各类鲜花,现如今开满全城。

“幸福花城”,成为这座青藏高原千年古城的新名片。

古城新名片

眼下,漫步西宁城区大小公园、街头巷尾,抬头可见丁香、海棠、碧桃等俏丽花朵挂在枝头,低头可赏绣球、牵牛、鸢尾等各色花卉铺满大地。

“花在城中、城在花中”的花海景象,让西宁这座边陲之城化身“高原花城”。

“青藏高原竟有如此繁花似锦的城市!”“从4月至10月,各类花卉次第盛开,集中而猛烈,出乎意料,令人惊艳。”这是不少游客到西宁后,普遍发出的惊叹。

如此绿满全城、花团锦簇的场景,出现在古城西宁的时间并不长。

地处青海省东部的西宁,扼守青藏高原门户,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必经地。在上千年历史中,“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是整个西宁城自然地理、居住环境的直观写照。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山上不长草,刮风石头跑。这是很多西宁人从小听到大的俗语。”西宁市园林植物园园长范玉芹说,西宁过去常年降雨量约380毫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整体处于半干旱状态,加上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冬季时间长,大量植物很难存活。

为改善人居环境,1989年西宁市启动南北山绿化工程。战黄土、抗缺水、灭盐碱……30年来植树造林,耕耘不懈。

如今: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升到79%,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成为西北地区惟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完成了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的完美逆袭。

“从单纯绿化到美化、彩化,是城市园林生态完善的必然趋势。”范玉芹说,传统植树造林树种相对较少,而市民也不会满足于观赏单一的绿色植物,因此需要增加其他植物物种,使生态系统更丰富多彩。

从2017年开始,西宁市在传统争创“最美花街”“花园式单位”等行动基础上提升园林绿化水平,以花园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环境从绿化到美化,从单一到丰富,花卉数量、种类、规模逐渐扩大。

在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里,丁香、榆叶梅、海棠等各类鲜花争奇斗艳,花香扑鼻。漫步在湟水河两岸的西宁市民们悠闲地赏花、观景。倒映着花影的河面,几只水鸭嬉戏、啄食。一幅高原花城的山水油画徐徐展开。

过去三年来,西宁累计种植各类花卉超过500万株,基本实现对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绿芯”,南北两山外环生态屏障,沿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六岸”生态廊道整体生态框架的覆盖,以及城内大小公园街道的美化、彩化。

春天,山桃、山杏和海棠花等观花树漫山遍野、繁花初放;夏天,暴马丁香、碧桃和月季等观赏性花卉开在刚绽放叶芽的枝梢上;秋天,山杏叶渐红,美国红枫和紫叶李的色彩映照晚霞的嫣红;冬天,金枝槐、红瑞木和山桃稠李的枝干在冰雪中可供观赏……

高原花城,正成为西宁的一张新名片,展示着古城的多彩魅力。

花城创奇迹

高原出花城,被不少人视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大新奇迹。奇迹背后,是西宁人对花近乎狂热的喜爱。

西宁是一座由48个民族聚居的移民城市。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等传统文化中,都特别钟爱各类鲜花,表达美好,寄托希望。比如在藏文化中,丁香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不少回族同胞喜欢在家种植象征富贵的牡丹,翠菊等花卉经常出现在蒙古族刺绣中。

由于气候原因,植被稀少,西宁街头和周边长期“缺林少绿”,因此家家户户都有种树养花的习惯。在不少老西宁人的记忆中,“漫天一片土黄中,自家院里有点树和花,带来不一样的色彩,那就是另一个世界。”

“那时养花,简直比养孩子还难。”退休园林职工苏国芳说,那会儿养孩子,给口吃的就能养大,养盆花,夏天放室外担心被晒,冬天得搬进屋防冻,但依旧很难养活,“等到开花时,一家人就像过节一样”。

虽然知道环境恶劣,成活率低,但引进各类品种花卉、丰富城市色彩的努力从未中断。

1985年,西宁市人民公园从兰州引进30株郁金香种球。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为保存好这批价格相当于一个工人半年工资的种球,工人们生怕冻坏,还特意贮藏在温室,全然不知郁金香种球“怕热不怕冷”。

首批30个种球,只有18株生长开花。西宁市人民公园园容部部长段志龙回忆,第一次看到郁金香艳丽的颜色,都特别兴奋,“而60%的成功率也让大伙心疼不已”。

经过不断试种,请教学习,调整种法,一批批郁金香在西宁成功生长、开花,吸引大批市民涌来“看稀奇”。“五一”假期全家观赏郁金香,已成为很多西宁人的习惯。随着种植面积、品种不断扩大,西宁郁金香花展还一度办到兰州、深圳等地。

西宁市林木种苗站站长蒲海萍介绍,由于西宁本地花卉品种数量有限,包括勋章菊、马鞭草、金叶榆、北美海棠等大量观花、观叶新品种,都是陆续从外地引种,经过培育、试种,验证能适应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后才开始推广。

扦插、嫁接、组培、驯化,适合在西宁气候环境中生长的花卉从寥寥数类,扩大到现在的近百种,其中仅丁香,品种数量就扩大3倍多,并建成我国唯一丁香种质资源库。过去依靠外地购入的花卉苗木,逐步实现本地供应替代。

凌晨四时醒,海棠花未眠。西宁人对花的喜爱、执着、探索,也成为西宁这座古城不畏逆境、追求美好、敢于突破等精神特征的集中体现。

面临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恶劣等诸多不利因素,西宁市全民动员、奋发图强,一次次惊喜就在这种不懈努力中出现——成为青藏高原上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入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在湿陷性黄土中大面积造绿,在半干旱气候中大规模种花,一系列恶劣条件下创造的‘不可能’奇迹,成为西宁市民发自内心的骄傲、不断增添城市自信的底气。”西宁市副市长陈红兵说。

绿色发展样板

来自广东湛江的侯文,今年“五一”假期专门来青海旅游,原计划主要前往青海湖等景区游玩。看到满城花开,他特意在西宁多住了几天,“没想到高原有这么美丽的郁金香和各类鲜花,让人不禁停下脚步,慢慢欣赏”,他有些惊喜地说。

作为旅游大省的省城,西宁长期都是旅游“中转站”。高原明珠的风景,花园城市的魅力,让近年来每年保持15%以上增幅的游人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西宁当成旅游“目的地”之一。

“高原花城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带动了西宁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品质提升。”青海青藏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殷万晨说,现在旅行社都在开发西宁花城的旅游产品,包括针对海外游客的高原观花团。

生态改善、环境美化,综合效益随之凸显。

作为青藏高原惟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西宁市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青海省近50%的人口。

自然环境极为脆弱,生态承载能力有限,倒逼花城西宁秉持“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理念,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淘汰一批批燃煤发电机组、耗能铁合金生产线,西宁市利用青海盐湖锂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聚焦锂电、光伏光热、高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锂电池产能达到全国总产能1/3,美丽清洁产业正蓬勃兴起;

地形山体环绕,拓展空间有限,但毫不心软地舍弃每年17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将400多公顷工业土地用于园博园建设。城中心拆除空出的333.33公顷地块,建成绿地花园,为城市“留白”,城市生态功能区占市域面积超过60%;

完成21.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众多新建湿地公园无声浸润城市;出租车、公交车更新,全部使用纯电动车,空气质量位居西北地区前列;污水管网回收,中水重复利用,一幅“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活环境改善,游客数量激增,就业岗位扩大,“花经济”伴随着花园城市建设,直接为群众带来收益。

距西宁城北约50公里车程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过去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穷山窝”,全村不到200户村民,就有90多个光棍。结合当地高海拔风光,满山边麻花,边麻沟村建起53.33公顷花海,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确实没想到,边麻沟花海会产生这么大经济效益。”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说,现在全村办起61家农家乐,接待络绎不绝的赏花游客,村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1000元,增长到去年的接近1.5万元。

目前,西宁市已经打造包括边麻沟、千紫缘、上山庄、卡阳村等以赏花游为主的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形成“赏花经济”。近三年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5%,带动68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生活像花一样

住在西宁城西外5公里的彭家寨镇火西村村委会会计张启发,基本上每个季度都要进城,看看当地政府为他们搬迁建造的新居的施工进度,“大家都盼望尽早能搬出火烧沟,搬进新楼房”。

火西村所在的火烧沟,曾是西宁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填埋场。村民郑明南说,5公里长的火烧沟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经常有外地亲戚开玩笑说,火烧沟真奇怪,山上四季都开“花”,“这哪是花儿呀,都是被风刮上去的各色塑料袋。”

从2016年开始,西宁市城西区启动火烧沟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12.4亿元,将这个巨大垃圾场建为580多公顷的城市郊野公园。火西村184户村民全部搬迁进城。张启发说,搬进城后不仅生活便利,开窗就能看到真正的鲜花环绕了。

近年来,西宁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约两万人。根据规划,西宁作为“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承担起吸纳西北周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就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等重要任务。

“西宁人爱花,西宁城种花,这些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表达。”西宁市鲜花批发商王红俊,少时跟父母从河南迁至西宁,“越来越多人搬到西宁,也是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建设幸福西宁,是以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起点的总目标。”

熊猫馆、海洋馆相继落成开放,让百万市民不下高原,就能“在家门口看大熊猫、海豚秀”;匠心打造的460多公里城市绿道,将分散在城区的各个公园、景区串珠成链。

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织密基础公共服务网底。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组织的“2017—2018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评比中,西宁荣获第二名。

幸福花城建设,市民获得感不断提升。每天中午,83岁的牛祥华老人都会走到胜利路街道的“爱老幸福食堂”内,和其他街坊老邻居一起聊聊家常、排队取餐。食堂内菜品清淡,适合老人口味,两荤两素一个汤只要10元。

从去年开始,西宁市在各城区陆续建起169个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和助餐点,解决老人“吃饭”难题,惠及20万老年人。牛祥华说,吃完饭,散散步,赏赏景,“生活幸福得真像花儿一样”。

绿树成荫,花开漫城。西宁,正以“新花城”形象,屹立青藏高原。(江时强 李劲峰 白玛央措)


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青海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