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湟水河和沿岸湿地公园治理的越来越美了,成了候鸟来青海最喜欢逗留的“驿站”。有摄影爱好者在湿地公园见过的黑翅长脚鹬、赤颈鸭等水鸟就有30多种,有一次更是看到500多只绿头鸭栖息在东出口的湖面上。有些候鸟如绿头鸭和斑嘴鸭,都在这里孵出小鸭,从而变成了“留鸟”,春夏不离开,秋冬不迁徙,这种变化证明了西宁市生态环境逐渐向好,令人欣喜。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位于黄河支流河湟谷地,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拥有的湿地面积为0.62万公顷,主要湿地类型为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多年以来,西宁市依托这一优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城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实现了“三河六岸”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对保持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相信老百姓给的都是赞。但同时也希望在推进生态建设尤其是湿地公园建设这一进程中,有关部门要从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给于这些来自远方的候鸟更多的关照,让它们爱上这里,留在这里。比如工程设计中根据鸟类栖息特征设置安全岛;在鸟类哺育期,不要频繁施工去“打扰”它们;湿地改造施工分期进行,适当保留鸟的栖息繁育之地;进一步完善管理,设置观鸟区、安全线、保护鸟类的警示牌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保护好候鸟,对于青海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培养公众正确的鸟类保护保育意识势在必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没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没有维系一定的生态系统,那就不是绿水青山。“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作为一个爱护生态环境的普通的青海人,我们真心希望候鸟且留下。(谈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