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壮阔温婉的青海湖,那么更替的时序便给青海湖妆抹上了缤纷的色彩,赞叹过湛蓝的水域、洁白的冰面,伴随着春意的姗姗到来,青海湖又将上演“开湖”,在冰与水的交响中呈现出半湖碧水半面冰的壮观,并深深吸引着人们心向往之的思绪。
春意阑珊、春草萌动,被誉为“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的青海湖又盛装亮相,以最隆重的“开湖”仪式和春天赴约。此时,不管是温柔的“文开”还是豪迈的“武开”,在静待了一整个漫漫长冬后,青海湖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好时节。
万物萌生,春天是氤氲希望的季节,盛大的“开湖”也为青海湖最美季节华丽开场,尽管我们会为开湖的神奇意犹未尽,但更会向往那个碧波荡漾、百花争艳的美丽季节,让惬意的心灵徜徉在青海湖畔,嗅一丝微咸的海风,听惊涛拍岸夹杂鸟鸣的大自然合奏,赏鸟欢鱼跃的生态和谐美图,在绿水与青山掩映间去邂逅青海湖犹存之风韵。
一
如果此时和青海湖相遇,您一定会被她的美而震撼,冰封5个月之久的青海湖终于开湖了,酝酿了一整个冬天,4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又将成为青海大地上“吸睛”的绝美之地。
“开湖”是每年清明前后青海湖都要上演的一部年度“大片”,伴随着气温升高,冰封的湖面变得越来越薄,且伴着大风天气的“助力”,完整的冰层将会被一点点“剪裁”成大小不一的冰块,再慢慢消融,直至完全融化汇入到大湖中。
开湖本是自然界的一种正常现象,但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特殊的地理区位和重要的生态地位,赋予了“开湖”神秘和壮观之色彩,引得众人纷纷瞩目。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曹晓云告诉记者,卫星遥感监测显示:4月18日青海湖开始解冻,青海湖北部湖冰大范围破碎,东南部湖冰大范围解冻,解冻水体面积约占主体湖总面积的35.26%。2020年青海湖解冻期较上年推迟10天,较历年平均推迟30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青海湖周边气温偏低,风速偏小。
青海湖通常每年12月中旬进入封冻期,次年4月中旬完全解冻,封冻期历时5个月。曹晓云介绍,伴随着气温升高和强风天气,从4月9日,青海湖出现了开湖迹象,当天西岸泉湾、布哈河入湖口、东岸沙岛、尕海西部和东部边缘地区出现零星解冻水体。在4月15日和16日,气温进一步回升,并加之强风天气带来的“助力”,湖面上的冰层明显变薄,水体解冻范围进一步扩大,4月17日,伴随着一场降温和大风天气,进一步加速了青海湖水体解冻,直至4月18日解冻面积超过了占湖体总面积10%的开始解冻标准。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通过卫星遥感实时监测关注着青海湖开湖动态情况,据了解,今年开湖和往年有所不同,往年都从西岸开始解冻,但今年最早开湖的却在东南部。究其原因,从青海湖周边天峻、海晏、刚察、共和及青海湖151气象站点数据分析表明,4月9日以来青海湖东南部气温升高较快,16日以来连续强风天气是导致青海湖东南部湖冰大范围解冻的主要因素。
青海湖的开湖场面十分壮观,分为“文开”和“武开”之说,文开湖是随着气温渐升,湖面冰层逐渐变薄、破碎、融化,在不知不觉中,由前一日的冰冻景象突然融冰开湖。相对应的武开湖则非常壮观,随着气温升高,彻夜狂风大作,封冻的湖面温度迅速升高,当湖面的冰盖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厚重的坚冰在狂风的推动下,互相碰撞挤压,显现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之气势。
迎着温暖春光,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终于登场,又将展现大美净好之风韵。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说:“今年青海湖湖面慢慢消融‘,文开’特点较为显著。”
有现场目击者说,现在青海湖南岸冰面已经完全融化,一阵阵风在湖面连带起涟漪,北岸因气温偏低,依然是冰水交融的画面,冰块在风的“涌动”下不断向岸边汇集,形成了一个个别致的“冰山”,引得众多水鸟落脚休憩。
二
如果看过青海湖的春夏秋冬,那么在季节感鲜明的对比中,一定对青海湖之美有着不同的感受。当第一只北迁水鸟为春破晓,当如织的游客让青海湖变得热闹,当枯黄的草场勾勒出山水湖鲜明的色调,当冰晶一点点汇聚成偌大的冰盖,青海湖的美是春之粗犷、夏之妖娆、秋之多彩、冬之静美,大自然的变化就是青海湖的最美画笔和色调。
随着春天来临,天水相连的青海湖又将展现国家5A级之魅力,也预示着春暖花开的青海湖将要迎来旅游最旺季,成为众多省内外游客纷纷“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每年从3月开始,青海湖因重要的生态地位,将会迎来一群又一群北迁水鸟来此栖息繁殖,清明“小长假”,众多省内外游客或自驾、或组团前往青海湖景区观山转湖看鸟,青海湖也从最早的观鸟季开启了一年的黄金旅游序幕。
从当前旅游发展来看,因疫情影响我省文旅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青海湖景区也不例外,必须要迎难“破冰”。始终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青海湖景区积极响应复工复产号召,于2月25日恢复开放二郎剑和仙女湾景区,这也是我省第一家复产的旅游景区。
据相关数据比对,恢复开放以来,旅游经营和往年同期相比有着很大差别,而青海湖景区则紧紧抓住目前短暂的“空窗期”,开始在提升自身旅游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希望在景区旅游进入火爆期时,为游客提供更好服务和体验。
陈德辉说,在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多措并举强内部管理,抓员工培训,完善相关制度,提升运管能力,做好开源节流,进而大力提升员工岗位素质和旅游服务水平。
客观分析近年来景区发展态势是以省外游为主,但通过今年疫情影响弊端来看,让更多青海人游青海湖将是努力补齐的“短板”。青海湖景区将及时调整营销思路,进一步创新营销方式,加大本土营销宣传力度,在针对固定人群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线上、线下市场营销方式,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刺激旅游消费。与此同时,还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智慧景区”改造升级,并广泛利用各类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青海湖宣传影响力度。
在此基础上,青海湖景区还将着眼于生态健康旅游,适时推出青海湖特色演艺、二郎剑景区—半岛生态骑行游、婚纱旅拍等项目,不断提升青海湖品牌力影响力竞争力。
足不出户实现“掌上旅游”,疫情影响下,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次创新,青海湖景区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直播+慢直播”等方式,让观众在掌上饱览青海湖开湖盛况。
前不久,青海湖景区联合省内多家单位和网络平台,在二郎剑景区、仙女湾景区等地持续开展“西宁向西,静待湖开”“青海湖开湖网络直播”和“大美青海,旅游净土”青海湖直播活动,创下了较高的在线浏览量和点击量。
壮阔的开湖,意味着青海湖进入观鸟季和旅游季,青海湖景区将继续应用网络直播方式,开展“鸟类慢直播”等视频直播活动,展示青海湖大美风景,讲好青海湖故事,为景区生态保护和旅游业恢复发挥作用。
三
酝酿了一整个冬天,当青海湖把思念化为一湖碧水时,这个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的高原美湖也迎来了历史性的保护与发展机遇,从这个春天出发,“大、美、净、好”将成为青海湖永久的亮丽名片。
如今的青海大地上,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稳步向前,作为我省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凭借其独特的生态魅力,作为我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
看青海湖本身,是青海大地上如“蓝宝石”般澄澈耀眼的高原湖泊,但这是我省龙头景区的形象代表,所以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实际行动中始终打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张牌”。
从青海湖景区发展轨迹来看,始终当好生态保护守护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保护好青海湖为发展之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游,让保护与利用在有机统一中实现双赢。
打破惯有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发展思维,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青海湖景区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为着力点,衍生出徒步、骑行等一系列低碳、环保旅游产品,但随着现今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升华,人们对生态旅游体验也有了更高要求。
基于此,“生态+研学”成为青海湖景区新的产品供给,通过积极引导社会的广泛参与,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如火如荼推进的当下,积极推动青海湖从传统自然观光景区向生态旅游景区转型,进而促进生态景区与自然课堂协同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后的青海湖不光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更要成为以户外环境研学教育和自然体验为发展路径的自然“读本”,让游客在体验自然美景的途中真正走近青海湖,实地去感受其生态地位、栖息物种、保护意义等,在旅途中给游客根植生态环保理念,让更多人成为保护青海湖的志愿者和参与者。
据了解,目前已有上万名中小学生成为了“生态+研学”的最先体验者,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从理论课堂到自然课堂,参与者可实地了解青海湖特有的珍稀保护物种普氏原羚、各类水鸟和各类植被、湿地等分布情况、保护成果等,在自然课本中汲取知识。
在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前行,青海湖景区已逐渐打破过去传统的观光模式,以绿色发展为前进风向标,做好生态“大文章”。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在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供给同时,依托“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行动的深入,把共同行动起来保护青海湖的理念带进学校、社区、乡村等,通过大力度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树牢生态环保理念,积极加入到保护青海湖的实践中来,使以自然保护区带动社区共建发展模式成为新的探索。
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青海大地稳步推进,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成果正惠泽着人类发展,向着国家公园迈进,相信青海湖也将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中,释放绿水青山之大颜值和金山银山之大价值,一个可期可待的青海湖正向我们走来。(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