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5%,这些自然保护地广泛分布于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盆地、湟水流域,涵盖我省五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多个类型。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39个,特别是启动实施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打下基础。2018年年底,国家林草局将我省列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强化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雪豹、藏野驴、藏羚羊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调查数据显示,我省陆生脊椎动物有499种,占全国数量的10.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目前,我省约368万公顷天然林、496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814.36万公顷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湿地资源全国第一,全省有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17处国家重要湿地,19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32处省级重要湿地,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湿地资源大省。随着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于稳定,我省水域和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转好,森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草地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代表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提供给野生动物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动植物数量的逐步恢复和增加,为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关键作用。(李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