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区概况及气候背景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北至狼山,东北与河套平原相邻,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北麓,西至吉兰泰盐池,面积约1.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8大沙漠之一。
监测站点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北缘磴口县南梁台生态项目区境内,位置为106°51′12″E-40°10′54″N,海拔高度1052m。沙区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盛行西北风,全年平均风速约4m/s。
二、沙丘移动监测分析
1.沙丘丘顶移动距离
根据沙丘移动监测资料分析得出,2004~2011年,沙丘丘顶年均移动速度18.01米/年,移动方向为东、东南方向。各年间变化幅度较大,2011年移动总距离最大达37.2m;其次是2009年移动了31.6m;2004年移动幅度最小仅为0.2m。不同年份的月移动距离差异很大,2009年5月移动距离最大,移动了17.9m;其次是2011年3月,移动了17.5m。月平均移动距离顺序为5月>3月>4月>6月,见图1、2。
2.沙丘高度变化
近7年沙丘高度平均增高2.47米/年。沙丘高度的变化起伏较大(图3、4),除2005年和2007年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增高。2010年增高最显著,达7.2m;其次是2011年,增高6.7m。在月变化中,沙丘高度最高出现在2010年6月,增高2m;月平均增高5月最高,平均增高0.75m。月平均增高顺序依次为5月>4月>6月>3月。
.沙丘坡脚移动距离
3.1沙丘迎风坡坡脚移动距离
沙丘迎风坡坡脚年均移动速度13.43米/年。2010年移动距离最大,共移动29.4m,其次是2011年,移动了28.2m(图5)。月移动距离中(图6),2009年6月移动距离最大,移动了8.2m;其次是2011年6月,移动了7.7m;2005年5月移动距离最小,仅移动0.3m。月平均移动距离,依次为4月>5月>6月>3月。
3.2沙丘背风坡坡脚移动距离
沙丘背风坡坡脚年均移动速度10.86米/年。2011年年移动距离最大,达24.5m;2010年移动了24.2m;2008年后移动速度明显加快。沙丘背风坡坡脚月移动距离变化幅度较大,2009年5月移动距离最长,移动了7.1m;其次是2011年6月,移动了6.6m。平均月移动距离,依次为5月>4月>6月>3月(图8)。
三、气候因素分析
2011年3~6月平均气温13.75℃,接近常年。降水总量11mm,比历年偏少45mm,2011年6月降水10mm,3~5月基本无降水。该地区常年处在高温少雨干旱的状态,在沙尘天气多发及大风较多的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偏高,气候干旱,导致沙粒干燥,沙粒粒度不均,沙粒松散,易于移动,沙丘移动速度加快,说明春季气候干旱是沙丘移动的诱因。乌兰布和沙漠春季风速大,每年4、5月份平均风速大于3月、6月,大风日数多,容易达到起沙风速,风速愈大沙粒跃移的高度愈大,沙丘的移动范围愈大,说明风是沙丘移动的动力。
四、趋势预测及生产建议
根据磴口县生态监测站的资料,乌兰布和沙漠沙丘移动速度在加快,流沙面积呈增大趋势。建议在迎风坡和背风坡以及丘间低地采取种植生物沙障、自然封育和飞播等固沙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种植防护林,加大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力度,种植沙蒿、沙柳、柠条儿等活沙障,提高沙漠植被覆盖度,遏制沙尘暴,提高固碳、涵养水量和消减沙尘的能力,以防沙区外侵,沙漠面积增大。
201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