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端午开幕盛宴举行首秀立体式实景表演
《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这些美轮美奂的实景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的第十届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在5月30日的开幕式上,也将推出苏州首个立体式实景演出,让现场的游客立体地感受吴地风情。
本届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是一出实景表演,没有华丽的背景、炫目的灯光、电子激光效果,而是以盘门广场为实景舞台,利用整个广场天然的地理位置,观众就坐于广场中央,面朝吴门桥,临观古运河,背靠古城墙,远眺瑞光塔。演员们在桥上、城墙下、广场上等实景地点进行表演。在这浓郁的吴地风情舞台上,观众从四面八方、立体地感受端午民俗文化。
开幕式演出以姑苏区群众文艺团队为主体,由姑苏区文化馆和沧浪街道联合创作,向观众展示吴地端午的习俗场景以及流传了千百年的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幕式实景表演分为三个篇章,无论音乐还是舞蹈的编排均是一气呵成,不用任何报幕,为观众呈现“端午一台戏”。按照端午文化起源、传承、发扬的主线展开,第一篇章《欢腾端阳》展示端午习俗,体现吴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第二篇章《灿烂非遗》展示苏州国家级和世界级非遗代表项目,包括苏州叫卖、挑花担、织舞、匠舞、昆舞等,讲述吴文化的辉煌灿烂;第三部分《花香鼓舞》以广场舞形式反映传统节日文化在百姓中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发扬。
本次开幕式选择实景表演的目的在于以往的传统节日往往是搭台表演,观众一拥而上抢好位置,观众永远是旁观者,永远是台下的欣赏者。而端午是中华传统的民俗节日,老百姓应当是节庆的主人,是节庆表演的草根民星。所以这次演出的演员大多都是社区的舞蹈爱好者,并且观众们不再台下望台上,而是身临其境,全方位感受立体式的表演,“坐在历史中看历史的变迁”。整台演出也将盘门广场变成群众文化的展示舞台、百姓共同参与的欢乐舞台。
在实景表演的第二篇章中,将会展示近10种苏州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宋锦、缂丝)、古琴艺术等。全部用舞蹈形式表现苏州的所有世界级非遗项目,这也属首次。而用舞蹈的形式来看非遗项目,观众更能切身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每种非遗项目都将化身为一种舞蹈。如苏州香山匠人,香山帮是一个历史悠久,传承2500多年的建筑流派,北京故宫、天安门、苏州园林等举世闻名、精美绝伦的世界文化遗产,均是出自蒯祥、姚承祖为杰出代表的苏州香山帮匠人之手。而表现香山匠人技艺的匠舞,更是会重现他们的精湛技艺,现场借助道具,瞬间“造出”一座小巧的“牡丹亭”,立体形象,将如真的一样。展示桑蚕丝织技艺的织舞中,主要表现的是缂丝技艺和轻薄精细、古朴典雅的宋锦,十几个织娘在一起劳作,脚踏织机、纤手描图、采用通经回纬的独特技法,织品犹如雕琢缕刻,且富双面立体感。现场织娘们手中的织品最后也会一起翻转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宋锦图案展示给观众。昆舞来源于传统剧种昆曲,当天苏州歌舞剧院的演员们将演绎这一“以意念引领而行”的舞蹈,观众将欣赏到昆舞空间27点位和独有的五指莲花式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