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江苏 > 关于我们

关于常州

【字体:   2010-08-20 15:40:17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宁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常州还是季子故里,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银领摇篮,科教名城。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濒临东海,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

常州水陆空交通便利,老京沪铁路(常州站为特等站)、京杭大运河、312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高速(常苏),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苏第2大机场,4E级民航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构成了常州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此外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常州北站是沪宁线通过站中最大的车站,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以及总长近八十公里的城市高架快速内环路网和正在积极筹建的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给常州的交通增添亮色。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

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的故里,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2008年世界上第一家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在常州成立,系统生物学及其医药学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国际上有称之为将带来21世纪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宁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常州还是季子故里,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银领摇篮,科教名城。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濒临东海,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

常州水陆空交通便利,老京沪铁路(常州站为特等站)、京杭大运河、312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高速(常苏),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苏第2大机场,4E级民航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构成了常州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此外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常州北站是沪宁线通过站中最大的车站,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以及总长近八十公里的城市高架快速内环路网和正在积极筹建的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给常州的交通增添亮色。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

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的故里,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2008年世界上第一家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在常州成立,系统生物学及其医药学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国际上有称之为将带来21世纪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

编辑: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