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气象服务首席谈防灾
2011-05-12 19:29:09
来源:
中国天气网
- 字体
- 大中小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主持人: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令》等等,很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专门法律,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段丽:这个应该是了解一下,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建设,现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法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是调整和规范人们在从事气象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另外气象法也是我们国家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一个法律。气象法一共是八章45条,除了总则以外,建设与管理气象观测的设施,气象的探测,还有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的天气的预报,气象灾害的防御,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另外那些法律责任内容等等,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举几个例子,他们的内容当中,其中之一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所有的海域当中不能够从事气象活动,要想从事的话,必须经过国务院主管机构或者是有关部门批准。从事气象活动所有的企业和人员都应当遵守国家制订的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国家要依法保护气象设施,我们所有立在各个地方的自动观测站这些气象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占、损毁或者是擅自移动这些气象设施,这都是违法的。
还有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该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的气象预报还有灾害性预警这些信息。除此以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这是我们气象法明文规定的,十分明确。
除了一些基本的气象资料以外,其他的气象资料是保密的,国家有规定。未经依法的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像搬家一样把气象台从这儿搬到那儿去。还有大家能够经常遇到的,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有些单位进行工程建设这些评价,要求必须要用,我们国家气象主管机构提供审查过的气象的资料,不能说我已经观察好几年了,我自己记得那些东西,那是不允许的。一个是气象法方面,还有关于人工影响管理的条例,这些条例是在气象法的基础上,像人工影响天气,什么时间放炮,一个是高射炮还有飞机执行等等,或者是监控条件,不能随意的,来了一块云,我就想放两个炮打散一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也不是随时可以做,即使气象部门做也要经过报批。
主持人:您觉得这些条例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段丽:最近几年来防灾减灾当中由于这些条例的贯彻和执行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效。我们国家实施的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都是我们国家专项预案情况,它适合像台风、暴雨、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还有雷电、冰雹、霜冻,还有大雾、霾。最近几年在各方的努力下,气象灾害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举个例子,四川去年2010年8月12号到15号,四川出现了三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影响的范围特别大,引发了次生灾害特别严重,这个我们大家都记忆犹新,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区的灾情特别严重,一些地区发生了很强的泥石流滑坡灾害,通过气象服务的主动,保障科学决策,像绵竹有16名气象信息员,他们根据预警马上就进入了二级应急预警方案,气象员积极参与转移群众,当时的乡政府也提前启动了应急的措施,转移58万人,其中有一个气象员,他们自己获得以后,汇报以后,他们自己参与转移群众,这样大大的减少了震区灾害以后滑坡和泥石流。2009年那一年,我们国家的台风是9个,平均我们国家的台风应该是7个,影响很大。整个这一年当中通过中国气象局九次启动了台风应急响应,历时28天,总共发布的警报是234起,通过这一年根交通部和海上安全措施大家共同努力,台风袭击我们国家沿海期间,我们国家的船只连续第六年零死亡。走了一个台风,又来了一个台风。
跟农业部门联合,海上和渔民的避港的消息,这一年台风造成死亡人数43人,这一数字是十年以来台风当中死亡最少的一年,这一年的经济损失也是最少的。虽然说灾害很多,09年那一年的灾害很多,台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政府组织主导的情况下完成了防灾减灾的措施。
主持人:这些条规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未来我们在气象法制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措施吗?
段丽:这个肯定是要有的。现在还有很多相应的法律法规正在酝酿,有些相对比较成熟了,有待于下一步能够通过国家这个层面,这样更加有效的在防灾减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像保险这一块,防灾减灾除了我们要防它减它,来了灾害以后,大家逃走了,或者是如何避免,提前转移。就算人平安了,还有财产损失。未来还有很重要的是保险,如何有效的来把保险和气象的灾害联系起来,进行气象灾害的保险,如何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
主持人:除了法律之外,2010年国家又出台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这对于我们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都有哪些促进作用呢?或者说近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段丽:这就是刚才我说的,气象防灾减灾,通过它我们几次重大的灾害应该说比以前有条不紊。06年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我们国家,中国气象局首次启动中国气象局一级响应预案。全程跟踪,做好台风的检测预报预警服务,整个这次过程,光福建就紧急转移了41万人次,海上有3.6万艘船回港,浙江在这次过程当中,回港避风的船只达到3.44万人。整个福建省在桑美期间,对沿海的海边采取了停工停学停市的措施,以前没有。这都是因为有了防灾减灾的措施预案以后才有权,政府有法可依,有规章制度可依才能够对外发布。通过这些减少了很多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其他的我就不重复了,都是由于这些措施,这些法规的实施和气象部门,最近几年当中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各部门协调来共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应从小学教育入手
主持人:成效非常显著。今年的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害,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调动公众参与到积极的主动的去防灾减灾,这也要求大家可能会要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气象部门是如何开展这种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呢?
段丽: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中国气象局局长在2010年参加两会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我们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各方面的科普宣传队,这个很重要。要争取使科普知识更加通俗化,让公众能够听得懂,而且能听懂这些科普知识也是我们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服务中心重要的工作之一。像中国气象局现在拥有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气象知识等等等等这些,还有400的热线电话,全国一体化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渠道,通过刚才我说的电子网都能够查到很多的气象灾害信息。各省气象局也在投入大量的力量,通过网络、短信、影视服务以及官方的微博等方式,发布各种渠道的气象防灾减灾的工作。
未来人们对生活的传媒频道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这种格局,在三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气象局也在做着基于3G核心一代的手机气象服务系统的技术产品,也将在系统认识了之后,通过互联网、影视、传统媒体,3G网络传播更加全面的覆盖全国的防灾减灾的知识,还有减灾的网络,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的一些知识,防灾减灾的知识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应该告诉你,马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该躲在什么地方去等等等等。以后通过网络你都能够看到宣传知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小孩,我们小的时候一些雷电,防灾知识,还是我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的,下了雨了不要到大树底下去,不要到河里去,伞不要这样举着,手里要拿着要平放。这是小时候我们老师教过的,就影响我们的一生。教育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报道某个地方发生雷电灾害了,这些事情有的时候反复的宣传,公众意识还是不太强,就是在小的时候缺失。我们每天能够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你有条件受到这种教育和熏陶的城里的人或者是你经常接触这方面的媒体,这几种情况的人,他就总能接受。
有些在乡下或者是边远山区的人如果小时候没有受到专门有人给你讲过的话,他在长大以后很少看电视,或者是像咱们说的,3G手机也没有那么先进。你的电子显示屏也没有立到人家山里头去,他就在成长过程当中就缺失这个,所以就会出现雷击等等。
来了大风,这个大牌子正好挡风,风是挡了,没有想到那个牌子被吹倒的话正好把你砸进去了。像这种基础知识都应该从小学教育入手。这也是宣传的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首先提到我们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才是真正做到了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段丽:一定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我告诉我身边的人,他再告诉他身边的人。我们自己做的时候要充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