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
进入冬至,人们就开始数着九九过寒冬了。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最南端与最北端的天气景象仍有“天壤之别”。东北北部冰冻三尺、琼装玉裹;而华南南部则是云淡风轻、绚丽多彩。总的来讲,此时的天气相对简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降温――冬至过后气温继续走低
虽说在冬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已经从南半球的最南的位置开始逐渐北移,天气应该逐渐变暖,但人们却觉得天气越来越冷,这是怎么回事呢?
冬至以前经过了夏、秋两季,地面储存的热量仍有存余,直到冬至,地上还有积蓄的热量仍然可以向空中散发,所以近地面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而冬至日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由于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还会继续下降。
◇一九开始.临近三九
谚语云:“冬至不过不寒”,从冬至日始,我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进入了数九寒天。由于冬至是“一九”的开始,所以说还不是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即便走完冬至的15天,也还没有进入最寒冷的“三九、四九冰上走”时段,仅仅是即将迈入“三九”的门槛。而冬至后面的小寒、大寒节气,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温度起伏有所减小
此时全国各地的气温已经比较低了,即便在冷空气活动间歇期,各地气温回升得也不如初冬时期明显,因而再有冷空气影响时,各地降温的幅度不会非常大。
降水――降水最少的时段
从1971~2000年的地面气候资料来看,一年之中12月是全国各地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1月次之。在此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2月、1月,平均≥10毫米的降雨日数约在5~15天,长江北部的地区偏少,江南和沿海省份偏多。
◇关注大雪和冻雨
从1971~2000年的地面气候资料来看,在冬至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大部开始出现降雪。一般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往往是大风降温天气,天气晴朗。如果冷气团,也就是冷高压移到了海岸附近时,在它南部和后部出现的偏东气流,携带着海面上的潮湿空气返回陆地,为形成较大范围的降雨或降雪创造了条件。故有“冬阴东风起,雪花满天飞”的谚语。如果出现降雪,不仅是影响交通运行,特别是雪后降温带来的湿冷天气以及可能出现的大雾,对人们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外,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高原牧区的雪灾和贵州局部地区的冻雨也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