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湖泊(资料图片)
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内蒙古人影事业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影业务已实现从传统的季节性抗旱、防雹作业向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扑火行动、增加水库蓄水、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等多领域、多目标作业的转变。不失时机开展的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恢复生态、有效保护农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历次内蒙古森林草原扑火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影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基础便是监测预报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观测系统和较为完善的预报预测业务体系。119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2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6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2个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站、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5部数字化雷达相继投入业务使用;自主开发的地面观测业务全程、全网、全视频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形成了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方法的预报业务技术路线,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内容不断丰富。监测预报能力的提升为人影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内蒙古建成了由8架增雨飞机(其中5架为自购)、283部地面火箭、592门三七高炮、19台地面燃烧炉和2300余名从业人员组成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影作业体系,为内蒙古开展大规模人影作业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印发执行。
积极开展人影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队伍技术素质。近年来,内蒙古气象局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50期,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
以有为求有位工作成效凸显
内蒙古人影事业始终坚持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当地防灾减灾、农牧业生产开展工作。各级气象部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抓住有利天气形势,积极主动开展作业服务,在抗旱、防雹、恢复生态、服务森林草原防扑火、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推进了人影事业的良性发展。
传统的季节性抗旱、防雹效益显著。内蒙古是气象灾害易发、频发、重发区,每年因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巨大。为全面做好面向农牧业生产抗旱、防雹工作,内蒙古每年大规模组织抗旱增雨防雹工作。2006年-2011年,飞机增雨累计作业798架次,作业飞行时间达2127小时,新型火箭累计发射火箭弹4.4万枚,每年飞机和火箭增雨影响区域达60万平方公里,年增加雨量约20亿吨;遍布主要农区的592门高炮全力开展防雹作业,累计发射防雹炮弹20余万发,有效保护农田和经济作物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人影事业向多领域、多目标作业拓展。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好大草原、保护好绿色林海”的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着力打造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人影工作围绕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作业服务。
一是森林(草原)防扑火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5·16”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5·25”免渡河森林火灾,2008年“4·8”呼伦贝尔市牙克石乌尔旗汉森林火灾,2009年“5·21”兴安盟、“5·15”呼伦贝尔市根河森林火灾,2010年“6·26”呼伦贝尔市根河、鄂伦春自治旗森林火灾等扑火战役中,有效的人工增雨作业为彻底扑灭林火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自治区扑火前线指挥部的表扬和肯定。
二是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作业服务。在抓好常规增雨作业的同时,区局组织了辽河流域蓄水人工增雨作业、冬春季火箭和飞机增雪作业,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三是积极参加跨省(自治区)联合作业。从2009年开始,内蒙古东部四盟市、西部三盟市分别参与了东北区域中心、西北区域中心组织的跨省(自治区)人工增雨作业,共实施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80架次,累计飞行时间达200小时,取得了明显效益。
四是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服务作用凸显。在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2011年包头市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以及其他重大社会活动人影保障服务中,区局多次组织实施飞机、地面火箭、高炮联合消云减雨作业,取得了圆满成功,有力保障了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局长乌兰在谈到人影事业未来发展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将继续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贯彻自治区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强化人影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的工作要求,以保安全、强内涵、促发展、增效益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人影工作的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